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产业促进

中国和非洲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加强水稻产业合作

时间:2019-07-22 17:36:08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水稻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或替代粮食作物。尽管非洲拥有生产水稻的自然条件,但很多非洲国家并没有实现水稻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17日,来自非洲和中国的多位嘉宾在北京共同探讨“中非水稻产业合作潜力”。

  莫桑比克农业部农业林业司司长佩德罗迪祖库拉介绍说,莫桑比克目前每年能生产40万吨大米,但还需进口30多万吨大米来满足国内需求。与此同时,莫桑比克约3600万公顷可耕地中,只有约六分之一得到了有效利用。此外,莫桑比克还面临着农业机械不足、农业技术落后、缺少金融支持等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他表示,这些限制因素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公司来莫桑比克投资农业,实现共赢局面,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可利用的土地。我们也希望在各类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把莫桑比克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变成中国公司的投资机会。”

  尼日利亚西北地区农业部主任马修奥沃拉比介绍说,过去三年尼日利亚的国内水稻产需缺口分别为129万吨、136万吨以及168万吨。尼日利亚水稻种植面临着小农资金不足、农业机械昂贵、产量低等多重挑战。他表示,希望在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同中国的农业合作:“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更多的农业装备,以及培训教具和设备,来提升我们农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同时我们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也需要升级改造。此外,我们也希望在降低水稻产后损耗方面与中国加强技术合作,比如如何妥当储存水稻等等,来更好利用这一作物。”

  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过去几年帮助尼日利亚实现稻谷增产超过100万吨。该公司研发的一个常规水稻品种在同等条件下可比当地现有主流品种增产30%,并已被尼日利亚政府推荐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其他国家。该公司副总经理汪筠认为,尽管中国相对于非洲在农业生产模式、经验、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非洲进行农业合作时,必须针对当地特点进行创新:“比如良种培育的核心指标,在非洲抗旱、抗贫瘠更重要,而抗病、抗倒伏的重要性相对不如国内,因此在品种研发过程中要相应调整育种方向,进行技术创新。在种植模式上,大规模土地开发和机械化种植往往在非洲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最好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充分调动当地农户资源,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

  上月举行的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各方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议》,旨在利用各个合作伙伴的优势,加强中非在水稻领域的合作。非洲绿色革命联盟政策与国家能力建设项目官托马斯阿罗科优表示,中非农业模式有共同之处,非洲应当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中国和非都有许多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中国发展得很快,我们应该学习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把中国的投资者请到非洲,让他们把农业机械,或者研发方法,或者其他形式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非洲。”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