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中国凉夏邂逅非洲热冬

时间:2012-11-21 09:43:16   作者:   来源:

同事前阵子刚从广交会采访回来,聊起上会时的采访情况,她告诉我有不少从事制造业的老板向她诉苦。总结起来不外乎几条,除了来自欧美国家的订单下降外,还要面对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税负沉重等压力,企业的利润很不乐观。其实早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中博会论坛上,广东省中小企业促进会秘书长谢泓就用“美国下了雨,欧洲正在下雨”对时下的大环境做了形象的比喻。然而同样是在9月,于中国天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不论是“非洲崛起”还是“中国角色”,有关“南南合作”的讨论热力不减,非洲贸易和投资机遇引人注目。

虽然非洲发展制造业存在着诸如熟练工人缺乏、制造业链条和技术配套不足,以及基础条件仍然薄弱等困难,但发展制造业一直是非洲的梦想,而参会的非洲政要似乎已达成了共识,即简单的贸易已不能满足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而轻工产业正是目前寻求经济多元化过程中不少非洲国家希望培植发展的行业。强扭的瓜不甜,比起颇具竞争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非洲当地产品市场份额的纺织类产品,目前中国出口非洲的工业制成品中,中国的空调企业凭借着贸易和投资两条腿走路,最终得以在非洲立足。

今年国内大部地区出现“凉夏”,这个词让空调行业心灰意冷。但是,志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李志浩则认为,如果你有了全球化的视野,你就会清楚地意识到,有“凉夏”就必定有“热冬”。像非洲这些地区,空调有的是市场。事实上,近年遭遇业绩寒冬的志高,的确也在非洲找到了感觉。企业经过策略调整,今年海外销售对集团的贡献率超过了50%,其中,非洲市场增长高达284.6%。目前,志高在东非市场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坦桑尼亚的总统府就采用了志高空调。志高选择坦桑尼亚作为进军非洲的跳板,是因为可以轻松辐射到肯尼亚、乌干达、赞比亚等周边国家的潜在客户。

如果说贸易出口型曾经是中国空调走进非洲的主流模式,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大和非洲大陆经济的崛起,还有一批中国空调企业选择在非洲合作或独资建立工厂,打造生产基地。近年以来,这一模式正在形成一股浪潮。比如海尔、新科等在突尼斯和尼日利亚建立了空调工业园,成功实现了多种产品在非洲的生产与销售。而美的则是通过收购,投资控股埃及当地Miraco公司,不仅实现了产品、品牌的本土化,而且借助Miraco公司实现了对当地渠道的控制,继而成为美的开拓非洲市场的一个优质平台。

摩洛哥智库阿玛迪斯研究院研究员弗雷德里克认为中非贸易模式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升级”。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能够找到一些适合的产品,在卢旺达生产并且出口到国际市场,为此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期在外资投资过程中,“带来我们所缺乏的东西,例如技术、资本与就业”。“事实上,已经有一些贸易企业转型为投资企业。”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表示,不少中国公司刚进入非洲市场时,主要是搞贸易中心,现在已经实现多元化盈利模式,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经营方式。在一些公司看来,对于那些生产技术要求较低的轻工产品,与其在中国生产,再花几个月的时间运至非洲,不如直接在当地投资建厂更划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