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中非矿石贸易创新模式探析

时间:2013-08-28 08:54:25   作者:   来源:《世界有色金属》2013年第07期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同时也经历着能源、资源严重短缺之苦。矿产资源的供给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非洲是世界上矿藏最富饶的大陆,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与非洲有着传统友谊。近年来,随着非洲矿产资源改革的深入,中国与非洲的矿产资源合作持续发展,金属矿产贸易数额不断增加。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非金属矿产贸易会继续深化,中国将继续加强与非洲的资源合作,以实现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

非洲矿产资源情况

从面积看,非洲大陆仅次于亚洲。它南北长约8100公里,东西宽约7500公里,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0%,约为中国面积的三倍。

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金刚石、铂族金属、铝土矿、铀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均居世界首位,铬、锰、钒、铜、镍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全世界铀和铬铁矿储量的20%,锰矿和铝土矿储量的30%,钒和钛储量的20%以上、铂族金属储量的90%、金资源类的50%以上等都集中分布在非洲。此外,铅、锌、锑等矿石资源储量也很可观。不仅如此,非洲的大多数矿床品位高、分布连续、易于开采。

中非贸易情况

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但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前行,并且规模不断扩大。据商务部公布信息,2009年,中非贸易额910.66亿美元,2010年,1269.1亿美元,2011年为1663亿美元,平均每年贸易增速约35%。2012年,中非贸易创历史新高达到1985亿美元。

非洲是重要的金属矿生产国和出口国,无论是从绝对数额还是相对数额来看,中国从非洲进口的金属矿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国从非洲的进口总额中,矿产资源所占的比重较大。2009年进口总额为433.3亿美元,其中金属矿产约49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4.31%。而2012年,中国自非洲进口额达到1132亿美元,其中金属矿产约为lJ8.6亿美元,占10.5%。

此外,中国对非洲有色金属矿的依赖程度较高,中国对非洲钴矿的依赖程度达到90%以上,对钽铌钒矿的依赖程度超过60%,对铬矿的依赖程度也超过了40%。对铜矿的依赖程度虽不高,但进口的绝对额远大于其他有色金属矿。可以说,非洲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海外支撑。

中非矿石贸易创新模式

在充分发挥国有贸易公司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贸易融资,支持私营企业“走出去”获得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国内冶炼企业利用产能,实现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在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获得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我国的资源战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促进中非互惠双赢经贸关系的一种贸易创新和尝试。

具体操作是:私营海外公司依托灵活的公司机制,在非洲建立稳定的矿石来源渠道(通过贸易、建厂开矿等方式),获得较低成本的矿石原料;通过海运将矿石原料直接运输给国内冶炼厂,并将海运提单等单证提交国有贸易公司,国有贸易公司凭此向私营海外公司进行贸易融资;国内冶炼厂向国内贸易公司付款赎单,提取矿石原料。

对于A(私营海外公司)而言,由于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善于在非洲这样政治和投资风险较高的国家,获得矿石原料来源。但由于资金及融资渠道的限制,加之矿石长达2-3个月的海运周期,使得他们资金周转速度受限,无法将丰富的非洲矿石原料尽可能多的运回国内,满足需要。

对于B(国有贸易公司)而言,其拥有信誉、品牌、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现金流较为充裕。但一方面由于自身体量大、风险控制意识强,如直接赴非洲进行贸易活动,“行动”惹眼,不仅政治影响较大,贸易成本也会较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体制机制等问题,如在非洲国家设立贸易机构/代表处,运营成本高,反而不易实现“资源回国”的目标。

对于C(国内冶炼厂)而言,由于国内金属冶炼产能较大,许多企业的矿石原料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急需海外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走出去”的企业因为资金周转无法将国外的矿产原料运回国内,一方面国内冶炼厂迫切需要稳定的原料供应,发挥产能。而此时国有贸易公司通过发挥资金优势,在收到要求的单证后,向私营海外公司贸易融资(一般为发票金额的80%),加速其资金周转,促进更多非洲丰富矿产资源流向国内,同时也满足国内冶炼厂生产之需,使其获得稳定、长期的矿石原料供应。

国有贸易公司的这种外贸创新模式既解决了私营海外公司的资金问题,又解决了国内冶炼厂的原料供应问题。同时通过向私营海外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融资费用和向国内冶炼厂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既能带动自身贸易的发展,增加销售收入,降低经营成本,避免直接投资非洲的风险,确保可观收益,又能扩大与加强与上下游之间客户的贸易合作。此外,在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丰裕,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条件下,通过支付外汇,收取人民币的方式,不仅能较好地避免汇率损失,而且如果操作得当,还可获得额外的外汇收益。简而言之,这种贸易创新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共同发展,资源回国”的目的。

自2003年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海外并购逐渐增多,交易金额巨大。但海外并购是风险很大的投资行为,即便是国外顶级企业也不可能将每一笔并购都“消化”得十分理想。有关研究显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的成功率较低。在此背景下,一些机构也认为,目前实施“走出去”的企业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非洲资源的控制,因而也加大了我国开发海外资源的难度。对于一些有潜力的资源,我国企业面临着与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二是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周期长,贷款规模大,投资风险也大。三是海外资源开发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四是国内企业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与国外大公司差距较大,要想“走出去”获取海外矿产资源,难度确实很大。

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和海外并购,直接控制和获取矿产资源,是实现“走出去”资源战略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国有贸易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贸易模式创新,促进私营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矿产资源供应渠道,获取矿产资源,实现海外矿产资源回国。这种外贸模式创新丰富了“走出去”资源战略内涵和实现方式,更利于实现国家在非洲的资源战略。

  实践和建议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质较高。加强中国与非洲在矿产资源上的合作不但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实现非洲矿产资源的价值,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带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提升非洲人民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的大背景下,通过以上矿石外贸模式创新,将所需的矿石资源运回国内,既实现了“走出去”战略获得矿石资源,又促进了中非经贸关系,提升贸易水平;既充分发挥了国有贸易公司品牌、资金和管理优势,又促进了私营企业“走出去”,海外发展获取资源,同时也保证了国内冶炼厂家的原料供应。据了解,一些国有贸易公司已经按此贸易创新模式运作,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3年,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非洲国家内部普遍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这些因素均有利于推动非洲经济的发展。据渣打银行预测,未来中非贸易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年,中非贸易总额有望增长50%,到2030年将达到1.7万亿美元。在此情况下,来自非洲的矿产原料将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非洲也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海外支撑。这种矿石外贸创新模式,发展空间较大,可供借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