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从矿产到基建中国在非投资“升级换代”

时间:2014-05-06 08:52:38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当全球经济摆脱低迷之际,非洲,这片曾被喻为“没有希望的大陆”正逐渐寻求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依赖,在经济转型中寻求新的商机。

如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凭借着近3年来超过5%的GDP增速吸引着投资者纷至沓来。再加上非洲 20岁以下的年轻劳动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非洲的投资潜力一言难尽。

近年来,中国走进非洲的势头不断加强,当地的热门投资行业也在经历变化。从最初的矿产到如今的基建,再到未来的农业甚至金融合作,或许中非投资结构与行业会日趋多元,但不变的,仍是非洲这片潜力无穷与希望无限的大陆在中国投资者眼中的魅力。

资源主导中非贸易

中国走进非洲的原动力是遍布在撒哈拉和喀拉哈里沙漠之间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一直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南非、苏丹和赞比亚等。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次到访的非洲四国中,石油就是尼日利亚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2012年,该国的石油工业产值约合968亿美元,占GDP的37.5%。作为非洲第二大产油国,安哥拉经济总量的近60%为油气资源开发和炼油。而李克强访非的第四站肯尼亚,其石油储量预计超过邻国乌干达,沿海地区据测也极可能藏有油气资源。

连续5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将非洲视为极为重要的进口市场。李克强5日在非盟总部的演讲中提到,中非贸易已在2013年突破2000亿美元,是1960年的2000多倍。在2000年~2012年间,中国自非洲进口占比从2.47%增加至6.23%,出口非洲的占比从2.0%增加至4.16%;而非洲对中国出口更是明显增长,占比从3.76%上升至18.07%,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比例从3.88%升至14.11%。

在中非开展业务的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张晓蕾看来,资源在未来数年仍将主导非洲对中国的出口,因为资源出口会给非洲带来发展急需的资金。与此同时,非洲各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希望降低对原材料出口的过度依赖。

中国在非洲的能矿资源开发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称,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并积极参与项目所在地的公共福利设施建设。在刚果(金),中国企业在开发铜钴矿的同时就建设了包括公路、医院在内的多个公共项目。而在南非,进行矿产开发和加工的中国公司设立捐赠基金,赞助矿区医疗、减贫和教育事业,并建成先进的水处理设施。

“互联互通”进行时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电信业的完善离不开中国投资者的身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这样评价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中国的到来改善了非洲的基础建设,并且提振了制造业。

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累计签订的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已接近4000亿美元,累计为非洲铺设铁路超过2200公里,修筑公路超过3500公里。

包括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都在努力摆脱对资源出口的过度依赖,计划大力推动国内各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而“互联互通”的交通与通信成为优先领域。

在李克强访问非洲的首站——埃塞俄比亚,已建成的首个风电场、首条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加紧建设的首条轻轨和跨国铁路干线,都是中非合作的成果。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5日表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直接投资存量达7.2亿美元,中国企业共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224亿美元,在建项目总额超过150亿美元。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地标性建筑——非盟会议中心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并将中国电力、交通装备和技术标准带入了埃塞俄比亚。

根据安哥拉2013~2017年的5年经济发展规划,2017年前,安哥拉政府计划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达390多个,承包工程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经济的高速增长必将带来巨大的通信需求。目前安哥拉有2家移动运营商和3家固网运营商,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兴、华为和上海贝尔等公司已进入安哥拉市场开展业务。

人民币成为硬通货

如今,如埃塞俄比亚和刚果这些矿产资源并不那么丰富的国家也开始走进中国投资者的视野。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正在这些地区展开竞争,以期获得比国内更高的利润。

在非洲,农业开发和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等制造业以及商贸物流业正在聚拢资金,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张晓蕾表示,非洲拥有全球60%的未开垦可耕种土地,其中仅10%的耕地能使用拖拉机,4%具备灌溉设施。通过推广科学农耕技术提高生产力,非洲的食品加工将有着巨大的商机。

近几年,中国向非洲出口的高端机器、通信设备、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机动车辆也在迅速增加。通过这些产品,中国能更好地参与整个非洲的基础建设,也是非洲国家本身的需求与期待。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活跃在非洲,人民币已逐渐成为安哥拉、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肯尼亚和南非等非洲国家央行外汇储备的首选币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拓展,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对非洲国家而言还将增强。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很可能会成为非洲央行外汇储备的核心货币。

投资风险尚存

尽管中国与投资目的国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利于降低不稳定的双边关系影响或当地潜在的政治风险,但目的国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是否到位以及投资企业对当地环境的适应与融入都会影响企业在非洲投资的成败。

中国海外投资传统上集中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行业,从地域分布上,非洲是最明显的例子。特别是在能源矿产开发领域,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少在政局动荡、营商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寻找商机。

此外,非洲大陆地形广袤、基础设施薄弱,也成为横亘在中国投资者面前的一道坎。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东和非洲地区总监萨克(Pratibha Thaker)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薄弱的基础设施是投资非洲的劣势之一。拥挤的港口,公路、铁路网络的缺乏都限制了贸易。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基础设施建设承包商,有上千家海外工程承包企业。他们在全世界承担工程建设工作,促成了非洲很多重大的互连互通项目,比如中非标志性的坦赞铁路的建设,以及目前正在非洲各地开花的中国基建项目。填补基础设施的缺位成为中国基建企业走进非洲开发非洲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尼日利亚专家李文刚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以尼日利亚为例,尼日利亚的投资吸引力主要在于潜在利润回报比较高,但不能忽视其基础设施薄弱、南北局势不稳、贪腐普遍、过度监管等风险与挑战。

除了投资目的国的外部风险,“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自身在利润驱动和走出去的发展压力下选择高风险地区进行投资,也是构成投资风险的一个部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