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中非合作升级模式下的广东机遇

时间:2014-05-15 13:36:26   作者:   来源:

本月初,李克强开始出任总理后的首次非洲之行,出访非洲四国掀起了一股“中国旋风”。国内外媒体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李克强总理在非洲联盟会议中心演讲最先就提及“升级”一词,为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定下了未来发展“基调”。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非时,曾表示“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次总理访非则为这种“进行时”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中非关系打了一针“强心剂”。这一“升级”,通俗来说就是要求从“输血”变“造血”,经贸合作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从具体要求上来看,中非今年将在产业合作、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产业战略对接。

近10多年来,非洲不断释放增长潜力,整体崛起的势头日趋强劲。知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林毅夫结合自己在世界银行工作的调研和经历,曾多次呼吁“中国企业走出去,非洲是个好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非洲大陆是发展经济学的最新前沿,新知识和新的解决方案可以产生最大回报的地方。由于宏观政策改善、大宗商品价格提高,以及国际援助、资本流动和汇款的大幅增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3.1%增加到2007年的6.1%。世界银行今年4月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下,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是全球平均增长率的2倍,前景广阔。

非洲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各国对工业化进程的高度重视,埃塞俄比亚就提出要“制造兴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对于非洲而言,减少贫困,让经济具备竞争力,就要为穷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此一来,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从而为工资水平较低国家启动工业化进程带来机遇。非洲拥有适龄劳动人口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令其成为承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理想目的地。

在此之前,嗅觉灵敏的广东企业已经开始在非洲建厂投资。东莞一家民营制鞋企业2011年11月就落户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国际鞋城,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良好的管理体系,公司每天可以生产5000双成品鞋,为当地解决了2000多名本地人就业,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了项目盈利,目前这家广东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埃塞俄比亚的前十大公司。这家民营鞋厂向非洲转移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利用非洲低成本创造第二春,在国内做设计和销售,把“微笑曲线”中段的劳动密集型活动,转移到劳动生产率相近、但工资低很多的非洲,因为非洲目前工人工资仅为广东的十分之一,这样企业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销售,能够占有的市场率就越高。而生产中的重要部件、机器设备基本上还会保留在国内,这也有利于中国的产业转型。

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成果丰硕,这给有兴趣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增强了信心。正在经历产业转型阵痛的广东制造业,应该以总理访问非洲为契机,结合自己和非洲的比较优势,抓住这次产业转移非洲的机会,学习已有先进转移经验,让我们的制造业走向“微笑曲线”两端,从而实现多赢和经济的新跨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