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中企的非洲本土化考验

时间:2015-01-27 08:58:01   作者:   来源:网易财经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以及贸易还存在巨大潜力,但希望有意到非洲投资的中国公司,不仅要关注非洲的实体资源,如矿产,还要意识到非洲有接受了良好教育、具有很高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希望中国公司能把这些丰富的劳动力纳入到企业中,积极雇佣我们当地充足以及符合工作条件的劳动力”。 莱索托王国驻华大使莱博杭·恩齐妮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说。

莱索托王国位于非洲的东南部,其国土完全被南非环绕,是世界最大的国中之国。正从一个进口国逐渐转变为一个吸引外商投资的经济体。

非洲方面提出这一诉求,“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到非洲不管是投资工业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劳工,而这些劳工不可能从中国带去,大量使用的都是本地的劳工,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引进中国投资,也能减轻它的就业,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本国的税收,我觉得也是一举多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在过去10年里,非洲经济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增长,增长率达5%-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非洲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5%。此外,据报道,世界前10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有6个在非洲。非洲迅速增长的人口也正在创造着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非洲的经济规模仍然相对落后,其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竞争力、贸易规模较小、科技水平较低、发展资金不足,甚至一些国家的战乱仍在持续。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称,落后的基础设施导致撒哈拉以南部分国家商业生产减少约40%,代价十分惊人;而在教育、清廉程度、工作效率等方面,非洲国家也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的在各类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位居末座。

而且非洲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陆,35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总人口的70%左右,失业率较高。非洲必须依靠推动就业创造、基础设施建设、非洲国家间贸易、为农业企业融资、找到工业化资金来源等来获得经济增长动力。

中企的“苦水”

中企走入非洲,投资非洲不在少数,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在非洲兴业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雇佣当地的劳动力也不在少数,但是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却很少。

周德文对记者表示,非洲不像西欧国家,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因此没必要从中国带劳动力过去。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报告称,非洲潜在劳动力2020年将达到1.22亿,2035年的劳动力人数将超过世界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

廉价的劳动力在非洲的显现尤其明显。

投资南非的一家中国企业的王先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我们公司现在在非洲有雇佣当地的劳动力,但都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简单的劳动力比较多,因为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性高的工作承担不了。“而且如果我们对当地的一些劳动力进行培训学习的话,一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来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所以只能靠他们自身的提高。”

不过,“非洲国家也在培育一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掌握技术的劳动者,这都是中国一些投资非洲国家的企业欢迎的,他们现在掌握技术性的工人是比较难找到的,各个国家也很注意培养一些这样的人才,提供给一些中国投资的企业。”周德文对记者表示。

中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12年贸易额达到2200亿美元。中国在非人员多达百万,年投资额超过美国。据安永最新的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与欧盟是投资非洲最多的两大经济体,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达160亿美元。

另外,中国和非洲开展产业合作,中国当然想向非洲出口我们的装备、技术、产品,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也帮助非洲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非洲培养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使非洲人能够更多地掌握技能。

政策转变

近些年来,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帮助一些国家实现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今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相继访问非洲,除与非洲建立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帮助非洲开展互联互通的咨询和规划,进行研究和方案设计的前期工作外,中国还将通过投融资、援助,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跨区域基础建设和运营管理。

但是,中国在非洲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中国正在积极改变对非洲的政策,传统的无偿援助“输血机制”正在逐步让位于具有“造血功能”的投资机制。

据了解,一方面,由于中国改变了传统的无偿援助政策,试图借助于市场经济规则投资非洲,给当地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而当地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看待,这使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战略实施遇到了较大障碍。但是由于非洲问题非常复杂,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权更迭频繁,部分国家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因此,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困难。

“从经济层面来说,近年来中非关系中经济因素在逐步增多,非洲国家为摆脱全球化时代被贫困化与边缘化的地位,纷纷把经济利益作为头等的考量因素,一些非洲国家一方面想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获益,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存在戒备心理。一些非洲政治领导人受西方的影响,可能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相应的对中国企业提出过高的要求。中非经贸关系大致平衡,但是在结构方面存在中国对非洲的市场、能源、原材料的依赖,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非洲市场,对当地的产业形成一定的冲击,引发了一些非洲人的疑虑。”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杨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非洲的经济量的不断增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部分中国企业只想获取非洲自然资源和原材料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未能保障当地劳工的权利。而部分中国商品的质量亦无法得到非洲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中非合作的前景还是很被国内一些准备走出来的企业看好的,再加上我们国家政府不断在出台政策维护双边关系,在我看来,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会慢慢得到解决的,毕竟经济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的。”上述王先生对记者表示。

面对挑战,我国政府对上述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领导人正试图努力引导和塑造远比过去丰富的中非关系。

据了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出访非洲时就曾提出,首先中国将更加主动地了解和回应非洲普通民众的需求,没有“草根非洲”的支持,中非关系就不会有持久动力。其次,中国将更多参与非洲安全事务。第三,中国将更积极、更自信地与第三方加强在非洲问题上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将始终以尊重非洲人的意愿和尊严为前提。新合作倡议如能顺利实施,将会有力补足中国对非政策的短板。

分析人士同时也指出,中非经贸合作还应当注重反馈机制,中国企业需要把在非投资的部分收益反馈给当地,如对当地员工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需要把商业利益与当地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这对中国和非洲都至关重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