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中国民企在非洲

时间:2015-09-10 08:44:45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进入东南亚、非洲、南美洲这些地区寻找商机。
  去年底,应加纳、科特迪瓦共和国总统办公室邀请,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副主席、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非洲投资俱乐部执行主席周德文率领中国民间资本考察团赴非考察,帮助国内民间资本在非洲寻找商机。来自安徽、江苏、浙江、四川、重庆、河北、北京等地近40位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在非洲受到高规格接待。
  此次非洲之行,在国内企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更多的企业家提出也要去非洲看一看。在众多企业家的强烈要求下,中国民间资本考察团在今年3月中旬再次赴非考察,而此次考察时间距离上次仅仅三个月。

“抱团”出海

  “个体通过抱团,联合整体的力量,是民企在非洲投资的必然趋势。因为非洲现在百废待兴,只要你有胆量去做,就能够赚钱,而且面临的常常还是像码头、机场这样的大项目。这时如果你只是一家企业,那可能只有望洋兴叹,所以最好联合其他企业的优势进行抱团,这样才能较好地承接项目。”两次率团考察非洲的周德文如此认为。
  据周德文透露,第二次去非洲考察的民间资本主要以基础设施为主,涉及贸易、农业、房建等方面,并成功签订了科特迪瓦码头、港口、仓储等投资项目,以及建设10万套总统安置房的合作协议。
  在提到非洲投资俱乐部这一民间组织的作用时,周德文说,“非洲有其特殊性,相对来讲,这些国家强权人物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即使你拿到了项目,也要与政府、部门的领导,如州长、部长、总理、酋长等打交道,这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做到的。所以,要通过我们与他们建立沟通与合作,承接这些项目;然后再由我们牵线,给相应的中国企业去做。”
  他拿非洲俱乐部在尼日利亚正在组建的公司举例说,在那里,他们聘请了非洲现在执政党——人民民主党的公共关系部副部长,作为非洲投资俱乐部驻尼日利亚首席代表。这样一来,如果中国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由首席代表出面;其另一身份便于在该国内部协调,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早期赴非机遇广

  目前,国内企业对于非洲大陆的认知依然不够,要么以其为“淘金圣地”,充满幻想,要么认为其荒蛮贫穷,不值一提。
  与人们早些年的非洲印象不同,21世纪的非洲,内战、冲突等已基本结束。除了个别地区反复动荡外,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政治局势已趋向稳定,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转入和平建设与经济发展。
  据悉,在第二次组织国内企业出访非洲时,由于报名的人太多了,非洲投资俱乐部只能对人员进行筛选。考察人员中,有多名国企老总。国企锁定的大多是机场、道路、港口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此外,还有不少民企想在非洲建汽车4S店、PVC厂、手机厂等。想去非洲投资的企业非常多,同时委托非洲投资俱乐部进行考察。
  多年来,中国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环境的改善,中非之间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了更多合作,中国制定了“走出去”的整体战略,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兴业,转让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14年,中非贸易额已突破2220亿美元 。
  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之前,中非经贸往来主要以民间贸易为主。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个体经商者怀揣“淘金梦”,闯荡非洲。在早期,就连中国最普通的箱包鞋帽,到了非洲也成了抢手货,一批中国商人一夜暴富。一时间“想发财,去非洲”的说法被炒得沸沸扬扬。
  有这么一个段子,在非洲某市,第一家中国百货商店开张后,日进斗金。跟风者接踵而至,马上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一百个中国人,全部集中在百货经营上。若某种商品走俏,大家立即群起跟风,很快将商机铲平,结果导致中国人卖啥啥跌价;到非洲投资林业矿业等资源产业,也是集中在行业最下游窝里斗,致使中国人买啥啥涨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