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亚评论》网站4月26日文章,原题:在非洲,中国是新殖民力量吗? 笔者曾撰文称,中国在非洲很活跃,在那里有各种经济项目。中国如此活跃是否算新殖民主义?学者刘易斯·戈登认为,新殖民主义关系属于一种“政治-经济主导地位”,“没有对当前‘世界秩序’的霸主力量构成文化、经济或军事挑战”。当今世界秩序是欧美式的,其霸主地位的由来不仅是因为冷战后苏联及其卫星国的垮掉,而且还因为“多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成功干扰第三世界的抵抗”。在当代,这种干扰还在继续,如2011年西方干预利比亚卡扎菲政权。
学者迈克·梅森认为,随着中国-非洲经济往来增多,进入非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与殖民时代的“白人定居和统治非洲”现象类似。特别是在非洲的中国商贩产生的经济影响,中国廉价商品涌入“挤垮传统厂商”并“削弱当地经济”。但是,这绝非非洲面对全球竞争的必然结果。肯尼亚、莱索托和马达加斯加等国的企业家能与中国和其他外国进口竞争,有些甚至是因为中国投资带来的人力资源发展和技术转让。
媒体称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剥削,一个常见的说法是中国及其公司在非洲大规模占有土地。据计算,如果这些媒体报道准确,那么中国公司在非洲拥有600万公顷土地,相当于非洲可耕地的1%。但实际数字仅24万公顷。另外,指责中国图谋把非洲变为农场的说法是不对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进口的多数粮食均来自非洲以外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如美国和巴西。
在非洲以外,对中国全球活动的错误报道,最明显的是有些报道耸人听闻,称中国试图建立一系列对立的国际机构,图谋颠覆当前的欧美世界秩序。就中国设立的新国际金融机构而言,中国曾一再表示,建立这些机构的初衷是补充而非取代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资助的首批项目规模都不大,证明事实确实如此。在非洲以外,中国也没有表现出一个野心勃勃的新殖民主义国家的行为。(作者林成欣[音],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