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涉及衣食起居的日用品,到厂房、公路、铁路建设等工程项目,当下的非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源于非洲人自己的选择。
文/卿晨
4年前,刚到赞比亚不久,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女制片人找上门来,说想拍一部反映中国人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变化的纪录片。
她告诉我,就在20年前,当地人大多还赤脚,因为买不起鞋。直到中国人来到这个国家后,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才使他们穿上了鞋。
这位制片人所言不虚,并非有意抬高中国人的作用。
由于工作原因,我长期生活在非洲,也去过非洲多国,亲身体会到中国人到来后给当地带来的种种变化:从涉及衣食起居的日用品,到厂房、公路、铁路建设等工程项目,当下的非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源于非洲人自己的选择。
选择“中国货”
非洲国家缺的商品实在太多。单就穿衣来说,此前人们对非洲人有一个固定的印象:身着非洲土布裙(男人是披风或上身赤裸),脚踩手工皮拖鞋或赤脚。不过,随着观念的变化,如今当地人也逐渐爱上了梳妆打扮。
由于本地提供不了足够的衣服,因此在非洲,二手衣物大行其道,其实主要是从国外进口的旧衣物,清洗后堆在路边出售。
大约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国商人陆续进入非洲。据一位较早进入赞比亚市场的女商人回忆,当时他们从浙江义乌批发衣物来非洲出售,一条连衣裙的售价约合人民币10元,比市场上的二手衣物还要便宜,很受当地人追捧。其他如T恤衫、衬衫、牛仔裤等日常穿着的衣物也很畅销。除了衣服,还有鞋。中国商人充分考虑了当地实情,很多鞋都以人造革为原料,好清洗、不怕水,还结实耐用。
后来,这位女商人抓住机会,在当地开设了第一家生产卫生巾的工厂,该项目赢得了当地民众尤其是妇女们的欢迎。据说,还惊动了总统夫人和其他几位政府要员的妻子。
近些年,各种日常用品从中国出口到非洲,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的商品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进入非洲的中国日用品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很丰富,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尤其在非洲中南部几个国家,如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赞比亚等,中国商品尤受青睐。津巴布韦女大学生格雷斯·毛约说,“中国服装非常便宜,又很时髦,我很喜欢。”
随着非洲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商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人不再满足于在路边摊买东西,于是中国商人开始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满足当地人更高的需求。
爱上“中国建”
基础设施落后是非洲许多国家的通病。近年来,中国企业帮助非洲修建了很多校舍、医院、办公楼、商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修路。
非洲许多国家的道路以砂土路为主,旱季只要一过车,扬尘就铺天盖地,路边的树和草都像洗过泥浴,严重损害周边居民的健康。而在雨季,经过雨水冲刷,道路泥泞不堪。出行之难,超出一般人想象。
据了解,在赞比亚城郊建3间18平方米规格的教室,建筑费用高达20万美元。原因是交通落后,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高。
中国企业来到非洲后,把“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也带来了。多个非洲国家都将修路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且以极高的效率开始实施。如著名的蒙内铁路、亚吉铁路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常利用环保话题指责中国企业在非洲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据了解,如今的在非中国企业非常注重环保。不久前,我所在地区有一个大型建材工业园建成投产,园区总占地6750亩,产品涵盖水泥、砖瓦、预制板等各类建筑所需的材料。企业负责人表示,该工业园是环保型项目,所有原材料均能物尽其用,连处理废料产生的热能都被用于发电,由此产生的电量可供整个生活区使用。从外观看,整个园区就是一个大花园,花红叶绿,景色宜人。
据世界银行报告,到2025年非洲将新增1.87亿城镇人口,面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装配式建筑在非洲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求药中国厂
缺医少药在非洲仍很常见。由于被殖民的历史,非洲一直沿用西方医药标准,药品价格昂贵,普通民众难以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当地药品奇缺。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最大的公立医院和三军总医院的药房,药架空置率过半,经常出现“有医没有药”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药品走私和假药却日益横行。
不久前,一家中国制药厂在卢萨卡建成投产,在当地堪称开先河之举。这家中国制药厂生产出来的药品基本解决了当地常用药品和部分特殊药品的供应。这是关乎当地民众健康的大事,也标志着中国医药标准开始被当地接受。
这家药厂的建立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多年前,药厂的创办人来到非洲赞比亚经商,在一次去维多利亚大瀑布景区游玩时,不慎失足滑下了瀑布边的峭壁。大瀑布落差近两百米,两边都是坚硬的石壁,十分陡峭,人一旦滑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幸运的是,他在下滑过程中抓住了一把石壁上的草,双脚踏在悬崖边一块凸起的石块上,情况万分危急。周围的非洲朋友发现后,立刻联系救援,同时在现场想出各种办法施救。经过近两个小时努力,终于成功将他救起。
为感谢当地人的救命之恩,他决心在非洲建药厂,用中国人生产的药品为当地民众提供健康保障。在中国使馆的协调帮助下,这家药厂顺利争取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赞比亚总统亲自出席了开工仪式。
当前,非洲国家面临的医疗健康问题突出,中国医药企业在此方面将大有可为。2017年,埃塞俄比亚政府宣布建设首家由华人出资建造的私营医院。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资公司为这家有600个床位的医院提供3000万美元支持。同年,辽宁一家医疗企业与坦桑尼亚政府签署协议,建造非洲最大医疗设备生产厂。
谋职中国企
对非洲人来说,中国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产品,改善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帮助当地人开阔了眼界,带来了更多机会。大部分中国企业,都很重视当地员工的培养和使用。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本经营”,当地员工一般都会占到总员工人数的85%~90%。
中国企业有各种激励机制,比如挑选优秀员工或表现突出的员工子女,资助他们赴华培训或留学,学成回来后优先录用。随着中国企业影响力扩大,中国正逐渐成为最受非洲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国。学中文找好工作,成为口耳相传的就业秘笈。
2010年,阿尔及利亚赫利赞省青年阿布图成为中国某建筑企业的员工,后者负责承建该国200万套社会福利保障房项目。在中国师父的帮助下,阿布图从一名学徒变成了能熟练操作各类工程机械设备的多面手,还兼职项目部的阿拉伯语翻译。2015年,阿布图被评为中鼎国际的外籍劳模,到中国接受表彰。中国的发展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希望我的国家也要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些年阿布图一直跟随项目部“走南闯北”,不断学习成长,“更骄傲的是我还能通过中国的这家公司,为自己的国家建设出一份力,携手建设我们的家园。”
一些传统行业,也因为中国企业的到来有了新的改变。比如在赞比亚盛产棉花的东方省,中国企业进入后采取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向当地棉农发放棉种,同时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肥料,到收获季节时负责全数收购,按时付款,彻底解决了此前棉农单打独斗、产销脱节的状况。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棉花减产,则由企业承担损失,棉农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仅此一家中国企业,就为该省提供了5万个就业机会,而该省总人口仅30万。
来源:2018年9月1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