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通辽“白衣天使”仁心大爱洒非洲

时间:2012-05-02 10:29:42   作者:   来源:

  2009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批援助卢旺达医疗队的12名医生培训合格后,远赴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卢旺达共和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这12名医生分别涉及内科、外科、儿科、骨科、妇产科,其中有通辽市的两名医务工作者。通辽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大夫宋淑玲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10月18日,宋淑玲与医疗队的其他成员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返回祖国。

 
  近日,记者采访了已回到单位开始正常工作的宋淑玲大夫。
 
  谈到初到非洲的感受,宋淑玲说:“刚到非洲,语言不通是最大障碍。”我们临行前只参加了为期不到四个月的法语学习,根本无法与患者沟通。为了克服这一关,我只好强记一些工作上所需的单词,把一些常见的病名、药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随身携带。这期间还要努力学习英、法口语和简单的卢旺达语。当地病人一般只会说卢语,查房时,要绞尽脑汁才能把自己的诊疗意见传达给病人。每天与当地医生护士见面打招呼都用简单的卢旺达语,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亲近感。
 
  初到非洲,不适应的是那里的工作节奏和医疗条件。科室没有抢救药品,患者用药现用现买,遇上危急患者能急死人。她回忆:“一次,我刚从手术室出来,护士叫住我,说从其他医院转来一个产妇,当我赶到产房,看到黑人大夫和护士摁着烦躁的产妇,问用什么药没,都在摇头。”更不习惯的是,无论妇科还是产科手术,仅有器械护士和你搭台,连巡台护士都没有,纱布、器械没人清点。有时一连做五六台剖腹产,累得人腰酸腿疼,加上器械的陈旧,没多长时间我的手就被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宋淑玲向记者介绍:在非洲不仅工作繁忙,而且非常危险,那里是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高发区。一旦被蚊子叮咬就可能感染疟疾。重复感染就有可能对肝、脾、心、肺等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曾有一位在非工作了7年的中国路桥职工,因不明原因的肺内感染,治疗无效,长眠在了非洲大地。医疗队里的同事也曾不小心患上了丝虫病,满身虫卵,奇痒,这种病治疗不及时会致失明、橡皮腿……工作中,时常要接触艾滋病患者,自己也自然而然成了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虽然倍加小心,但也时常感到防不胜防。
 
  她回忆:“有一次,我为一位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做手术,手指不慎被针扎破,简单处理一下就继续手术。”由于是急诊患者,术前都不检查HIV抗体,所幸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之后又怕是潜伏期和窗口期,恐惧的心理一直萦绕着我,直到一个月后,排查自己HIV抗体呈阴性,才放下心来。
 
  记者了解到,宋淑玲和队友所在的东方省基本戈医院是当地条件最好的医院,但全院仅有12名全科医生,其中妇产科有4名,还不固定,每三个月轮转科室。科里仅有一台我国援助的B超机,还没有专业人员操作。他们所谓的“全科大夫”,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医院一个月,便敢拿刀做剖腹产手术,经常是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就去找中国大夫,所以他们的工作特别繁忙,不仅承担着24小时的急诊,夜里经常到医院做急诊手术,第二天还要出诊或做手术。宋淑玲说:“那里工作环境的简陋程度让人难以想象:口罩帽子重复使用;手术室根本谈不上无菌操作;手术衣破得大窟窿小眼的还仍然在用;手术大单只有一层还盖不住患者,上露头下露脚;手术器械中没有一把手术剪刀能一次性把缝线剪断,有的剪刀一侧尖端短了一截还在用。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做手术时,苍蝇、蚊子就在器械上飞。那里严重缺医少药,抗生素仅有青霉素。有的抗生素今天有,可能明天就没有,有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去,让人心痛。也许正因为如此,非洲人民才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两年来,宋淑玲和队友们共收治住院患者9625人,其中产科6928人,妇科3588人;门诊8707人;抢救危重病人249人,参与各种手术2236例,接触艾滋患者348人,还有很多在国内罕见的疾病。
 
宋淑玲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赢得了院领导和卢旺达人民的认可,无论在哪里遇到,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对我们大喊‘希努瓦’(中国人,法语谐音),来表达敬意。我们不仅仅在为广大非洲人民诊断治疗疾病,也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递给了非洲人民。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让我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加勇敢、沉着,这是我两年来的最大收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