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文化部长论坛最近在中国北京结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问:作为首届中非合作文化部长论坛的东道主,您是怎样评价这次大会的?
答:中非文化部长论坛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非双方加强文化领域战略对话,开展思想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双方积极贯彻中非领导人共识和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有关承诺的重要体现,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开展多边合作的一个创新。我相信,这次中非文化交流上的盛会,不仅将有效增进双方文化思想、情感和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同时也将进一步夯实中非文化关系的基础,为中非在新时期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指引,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问:这次论坛通过了《北京宣言》,您认为意义何在?
答:这是值得载入中非文化关系史的一件大事和盛事。与会代表们围绕“继往开来——开创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新局面”的主题,共同回顾了北京峰会以来中非文化关系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认真评估了《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各项后续行动的落实情况,展望了新时期中非文化关系的美好前景,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非文化部长论坛北京宣言》是此次论坛的标志性和成果性文件,是双方集体智慧的结晶。《宣言》阐述了中非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回顾了中非文化合作的重要成果,肯定了中非文化部长论坛的战略作用,并展望了中非文化关系的未来发展,为新时期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指明了方向,为新形势下中非文化关系的长远发展规划了蓝图。
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过去已经5年多,请您介绍一下中非文化交流的现状。
答:北京峰会宣布建立和发展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首次将文化提升到与政治、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新时期发展中非文化关系指明了方向。
我们认真贯彻峰会精神,以新时期对非文化工作要“宣传政治上平等互信、协助经济上合作共赢、落实文化上交流互鉴”为指导思想,以切实兑现《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和《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文化领域承诺为主要任务,以中非政府间双边文化协定执行计划为重要抓手,以“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为实施框架,以“欢乐春节”、“中非文化聚焦”、“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等品牌活动为重要平台。
在中非双方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2007年至今,中非已成功举办5届“中非文化聚焦”系列文化活动、3届“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和2届“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安排文化高层互访共计43起;新签署36个双边政府间文化协定及执行计划;开展近70个共计1600余人的中非艺术团互访演出,涉非160国次左右,参加非洲国家举办的约30个艺术节;举办中非展览互访30多起;开展治国理政、造型艺术、大型庆典、手工艺、编舞、杂技等多个门类的中非人力资源培训合作20多项,互访人员共160余位。
问:本次论坛已经结束,请您谈谈论坛的后续的规划发展。
答: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今后3年,文化部将紧紧围绕中非第五届部长会议精神,以会议通过的新《北京行动计划》为依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保持中非政府文化高层互访及战略对话势头,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文化各领域的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继续适时举办相关主题(如文化产业合作等)的“中非合作论坛——文化分论坛”。继续认真落实中非双边政府间文化协定执行计划项目,并结合该框架实施“中非文化合作伙伴计划”,推动中国100家文化机构与非洲100家文化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合作关系。
进一步扩大中非文化交流“文化聚焦”品牌影响,逢双年在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聚焦”活动,逢单年在非洲举办“中国文化聚焦”活动。继续执行“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深入开展中非文化艺术界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大对非文化援助力度,重点开展中非文化艺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加快与非洲互设文化中心,推动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利用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传播中非双方文化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