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专家谈中非文化交流:全球文化交流的第三次浪潮

时间:2012-07-04 14:16:22   作者:   来源:

   “文化交流就像蓄水池,政治、经贸交流是水里的鱼,鱼要长大、成活,水一定要有。水虽然不能卖钱,但没有水,鱼就长不起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用这一比喻来形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日前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文化部长论坛上,记者专访了刘鸿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两位非洲问题专家,听他们讲述自己对中非文化交流现状和前景的看法与思考。

  “由于语言障碍和意识形态差异等因素,普通中国老百姓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其实是相当欠缺的。非洲也一样,它对中国的文化也有隔膜。”刘鸿武说,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需要基础教育、语言交流以及普通百姓间面对面的交流。他认为,文化部近年来在创新中非文化交流机制和平台搭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诸如中非“文化聚焦”之类的创意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中非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张宏明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原因,过去中非之间经贸关系发展较快,而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关系发展则相对滞后。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入持续发展,有些表现在经贸领域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人文交流特别是文化交流不足。“因此,在当前阶段,加强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必要。”此外,张宏明说,中非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非洲对于中国的看法和印象比较正面。“在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不强和在世界上话语权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非洲可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突破口。”

  两位专家高度评价此次中非文化部长论坛及其成果,认为这是推进中非文化交流过程的一个“关键性起点”和“里程碑式事件”,并分别对接下来的对非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建议。

  张宏明表示,对非文化交流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国内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张宏明说,随着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层化趋势日益显现,社会意见表达更复杂多元,导致中非交流形势更为复杂,“我们要适应听到不同的声音。”同时,中非之间人文领域的交流不应仅限于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还应包括媒体、学者和智库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强普及读物的推广和网络的应用,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对方,尽量减少中非交流中不和谐的声音。

  刘鸿武给出的建议则是,首先要从政府主导、官方推进逐渐向真正意义上的民间交流和互动认知的方向推进;其次,应在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等基础建设方面下大力气;此外,还应将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相结合,将中非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出来,直接惠及中非普通老百姓。

  刘鸿武认为,中非文化交流很可能是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第三次浪潮。“前两次文化融合中,非洲都处于边缘地位。中非文化交流则是平等互惠的,这不仅可以将非洲带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体系当中,也将使中国人以一种更加全球性的眼光看待世界。”他说,中非文化交流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第三次浪潮,代表着未来一个更和谐、更多元、更平等的世界文化新体系的建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