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刘鸿武:中非互视,应摆脱西方

时间:2012-07-16 09:48:02   作者:   来源:

中非关系的发展目前备受关注,与经济合作的热闹相比,人文交流依然是中非合作的短板,而没有人文交流这个蓄水池,中非经贸合作这条“水里的鱼”就游不远。中国如今已经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更应该将人文交流作为推动中非合作跃上历史新高度的杠杆。
  历史上,中国先后经历了吸收消化南亚佛教文化和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两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浪潮,非洲也经历过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先后传入的浪潮。不过,中国在晚清时期才“睁眼看世界”,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关注西方以外的世界。对西方文化的接纳拓展了国人的视野,同时也限制了国人眼界,在看待非洲时往往借助“西方的非洲知识”。而非洲国家大多曾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在文化上更受西方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非洲也是通过西方,借助于“西方的中国知识”来了解遥远的中国。于是,中国和非洲在文化与知识方面都成为西方建构的世界图景的边缘与从属,对彼此的一些认识往往是模糊或标签化的。
    摆脱西方文化和视角的束缚,实现思想自立和精神独立,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南方国家日益具有根本意义。中国和非洲下一步的发展,也必然以文化的复兴、思想的自立为基础。如何促进人文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各自的自主发展权利,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中国和非洲这些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因此,就中非关系而言,中国可对现有对非援助与合作方式做出调整,重视文化援助与合作。
  第一,积极推进非洲国家建立各种类型的中国研究中心,力争在非洲一些重要国家的大学和非政府组织中建立一批能长期稳定存在并有资金支持的涉华研究中心,条件成熟时建立联合大学或联合研究院。中国国内的非洲研究机构则需要巩固与完善,加强涉非专业领域研究生的培养,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与非洲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二,利用国家汉办资源平台,从涉非专业研究生中选拔赴非的汉语教师、访问学者与志愿者,利用赴非之机完成论文调研与写作,同时学习非洲本土语言,感受当地文化,并积极推进非洲孔子学院的本土化进程。
  第三,在中非两地相互设立一批非洲(中国)图书资料中心、博物馆,并开发网络数据库,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建立翻译馆,有系统地开展中非文献的互译、出版和推介,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中国文化艺术中心。
  第四,扩大中非双方在文化、媒体、出版、音像、网络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创办相应的文化交流平台,并建立与拓展各种线路的赴非旅游团、贸易团和采购团,让中国和非洲国家的人民有更多途径相互接触了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