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产业促进

非洲社科院主席对话中国学者:中在非投资被夸大

时间:2015-04-29 09:00:50   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在“一带一路”之前,“中国在非洲”可谓中国走出去战略中最火热的话题。在这一系列议程中,中国首次遭遇“新殖民主义”的诘问。 “万隆·第三世界六十年”会议上,中非两国两位致力于非洲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再度为“如何看待中国在非洲的呈现”这一话题展开对话。两人的共识包括:扩大中国在非投资的规模是错误的观点,非洲内部在经济自主性上已有自身的尝试。

 

 

对话者简介:

 

萨姆•莫约(Sam Moyo):非洲农业研究院(AIAS)创始人,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CODESRIA)前主席。

严海蓉: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自2005年来,在非洲对于中国的经济活动做了大量田野工作,发表多篇论文探讨“中国在非洲”的话语和实践。

 

萨姆·莫约:今天我要谈的是非洲在中国的发展。非洲总被人想象成一个统一的大洲,其实,非洲的52个国家是多元化的,在地缘政治考量、军事状况方面都不尽相同,一些非洲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多元化,让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机会也非常多样化。我个人对于中国在非洲的呈现,抱有三种不同的基本立场:

第一个立场,这并非再殖民化运动。西方自由派人士在媒体中大肆宣扬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是再一次的殖民化运动,这个立场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非洲随处可见的小商小贩,让人觉得非洲大陆真的被新来的中国商人完全占领了。1990年代,非洲贸易敞开大门,当时全球工厂的地位是中国承担的,自然很容易地走进非洲大陆。

很多主流学术观点都过度放大了中国在非洲的经济行为,包括对当地公司剥削的情况,但是他们没有把中国公司和西方公司公平地进行比较,如果进行比较的话西方公司也是如此。这种再殖民化的说辞,其中心思想是新的中国新威胁论。担忧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这是“新殖民主义”观点的实质。这完全脱离了事实,中国公司的参与越来越多,但投资资本并不多。

第二个立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其推行者是社会精英层,政府官员与高级知识分子。中国在非洲越来越多的投资和设施方面的力量,给中国打造出另外一个可以发展的机遇,并且在外交上获得实惠。中国向非洲进行很多投资,在本国金融方面是利好的消息。

第三个立场,我认为非洲当下面临的是一个经典的资源掠夺问题,包括土地资源、水、森林、树木、矿产。2010年后,中国把新的剩余资本向非洲大陆输出,很多人把这一点和中东危机联系在一起,说中国引起了新的资源掠夺问题。而从经典的掠夺角度上来说,其实非洲当地国家对这一过程是有自身主动性的,一些非洲国家开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支持国企的发展,在外交上面做出了新的姿态,想形成软实力,从而对其他的国家施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