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修公路系列报道③|“非洲明珠”上筑路新篇章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庾用桥 杜一鸣
乌干达市政道路项目是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在乌干达国别的第一个自主中标项目,也是海外首个总包项目,项目工期为36个月,包括总长10.01公里的双向四车道重建以及交通信号灯配套安装工程。
从一无所知到心中有数
2022年4月底,项目管理团队抵达乌干达,为了后续项目税务处理、资金收支、签证办理等业务的顺利进行,团队从当地公司的注册问题开始着手。为此,项目团队开始调研走访,了解当地国政策及周边环境。通过拜会当地中资企业,团队了解到公司注册程序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等问题,通过筛选分析后选择了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事务所,顺利地完成了注册。在此期间,项目团队陆续走访了中国商会、中国援乌医院及各中资企业,拜访并听取了中国驻乌大使馆参赞秘书的指导建议。
通过前期深入了解,团队对乌干达的认知实现了从无到有:乌干达总体政局稳定,当地环境良好,气候适宜;社会治安相对稳定,大多数当地人对中国人持友善态度,极少发生抢劫偷盗事件;外汇自由兑换且汇率稳定,营商环境优于周边其他国家。项目团队深深感受到乌干达将会是一个值得长期发展、扎根的热土。
人心齐,泰山移,敢叫困难把头低
为了确保新项目合同顺利签约,项目团队与业主通过例会进一步谈判确定合同细节。从投标、中标到合同签订历经近两年时间,期间,新冠疫情爆发、俄乌武装冲突等事件导致柴油、沥青、水泥等大宗材料价格飙升,这对项目实施成本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项目团队发扬“交工铁军”不惧困难的精神,经过多轮磋商,最终与业主达成共识,成功将合同调差周期按年缩短到按月,同时材料调差不设上限以保证项目效益,顺利地完成了合同签约。
为全面了解分包单位在乌实力,项目团队对其在建的3个项目开展了为期10天的实地考察,团队在路上颠簸1200公里,足迹遍及乌干达全境。考察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分包单位各项目的机械设备情况,人员组成以及材料来源,回到首都后立刻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制定了项目针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模式。
“进度、形象一手抓”,管理模式助推项目发展
2023年4月26日,伴随着挖机轰鸣声响起,乌干达市政道路项目清表工作开始实施,标志着该项目施工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由于乌干达市政道路项目周边居民及通勤车辆较多,交通组织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较高,同时当地各部门对本地劳工权益保障十分重视,劳工管理的风险较大。为此,项目团队多次和分包单位强调要最大程度保障本地劳工的合法权益,建立沟通交流渠道,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开工以来,由于拆迁管线任务重,项目进展缓慢,项目团队专门设立了由属地员工和中方员工组成的拆迁协调小组,和业主、管线所属部门多次赴现场考察,确定管线的具体位置,逐步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面对项目实施的挑战,项目团队逐个攻破,坚持“赶进度,展形象”两不误原则,积极和各相关方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落实各项措施,守住安全环保底线,力争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作为第一个海外总包项目,也是乌干达首个项目,项目团队根据集团公司相关文件要求针对分包单位制定了《项目总体管理办法》、《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办法》、《项目机料管理办法》、《项目商务管理办法》及《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并对分包单位进行交底,要求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程序,力求做到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确保项目能够平稳有序推进。
开拓思路降本增效,品质工程共创亮点
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项目税务筹划,分析项目成本的盈利项和亏损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降本增效。
为提升项目运转效率,项目团队要求分包单位的工程管理科室细化生产任务,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确保进度和质量同步推进,极大调动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项目团队利用和业主监理的良好关系,在确保道路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努力推进结构层设计方案变更,方案落地后将为项目节约创效超150万美元;同时,新增的天桥互交通道增加合同额超1000万美元,为项目市场的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乌干达交通运输部乌干达交通运输部年度杂志介绍浙江交工及项目情况 图由交工集团提供。
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升当地民众的日常通勤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率,同时,促进了港口货物的自由流通,对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乌干达首都的民众来说,这是一条通向希望的光明大道。此外,项目团队积极从各渠道收集潜在的项目信息,为拓展乌干达市场而不断努力。一年来,项目不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恪尽职守,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用实际行动拉近了与当地民众之间距离,搭建起了中乌人民之间的“连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