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经贸商机

省域视角下的对非经贸合作

时间:2022-11-18 21:16:10   作者:   来源:

 中非守望相助,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多元化的中非经贸活动,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域视角下对非合作现状、前景及挑战,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最优解。

 
 
 
 
 
 
浙江:民营企业引领对非高速发展,跨境电商赋能外贸数字化转型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的产业集群引领了浙江对非经贸合作的高速发展,浙江省政府的支持是浙非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浙江省出台了对非经贸合作行动计划,落实中非合作北京峰会“八大行动”,积极为浙江企业开拓非洲大陆国际市场。
 
 
 
浙非双边贸易稳步发展。非洲所需即浙江所长,双方经贸合作已基本形成良性互补的产业对接局面。浙江对非洲出口以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塑料制品、电工器材、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为主,浙江从非洲进口的商品结构渐趋多元,包括石油、木材、纸浆、铁矿砂、塑料等资源类产品及特色优势商品,为浙江省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提供了有效支撑。
 
 
 
浙江对非投资和承包工程合作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截至去年年底,浙江备案或核准在非洲投资企业共计567家,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超过41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纺织、批发、有色金属、采矿等领域。“十三五”期间,浙江在非洲承包工程营业额为82.6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总量的 23.3%。
 
 
 
新兴领域合作风生水起。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领导者,浙江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数字化展会和数字化外贸的全新发展,大力支持大数据、智能安防、“一键达”海外仓等领域开展对非合作,数字化赋能浙非经贸深度合作,为探索形成中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长效机制贡献了“浙江模式”。如杭州集酷自主建设了最后一公里派送体系,并持续开发海外仓,平台已覆盖加纳、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等16个非洲国家,每天为近10万非洲在线用户服务。阿里巴巴集团于2016年推出的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亦持续发展。eWTP建立了保税仓库,希望通过创新进出口贸易模式,简化贸易流程并实现数字化通关。
 
 
 
黄玉沛教授对浙非经贸合作提炼出了具体、新颖的“四化”观点——非洲“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品质化”,分别对应浙江“制造”、“置造”、“智造”与“质造”的开拓领域。在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出台支持政策、完善合作机制的推动下,浙江企业在非洲大有可为。
 
 
 
图片
 
 
 
广东:世界工厂远赴大洋彼岸 中非合作生力军崛起
 
 
 
作为东南沿海省份,拥有345个产业集群堪称世界工厂的广东进出口贸易总体区位优势明显。千年海上贸易的历史积淀与如今九地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的区位优势加持,广东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的地位愈发凸显。
 
 
 
最近十多年来,粤非双边贸易年均增速近30%。广东对非出口以纺织品、塑料、皮革、玻璃、纸制品、铝及其加工品、家电等为主;对非进口商品则以贵金属、矿产、石油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广东对非投资起步较晚,总体规模小,目前累计在非洲设立境外企业300多家,协议投资额超过37亿美元。
 
 
 
和浙江类似,广东的对非活动也以民企为主,民间交流活动历来频繁。森大贸易、倬亿国际、华坚鞋业、传音控股、广东农垦、新南方集团、科达、英利集团、世能集团等一批优秀企业,涉足贸易、消费品、农业、电力、基建等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广东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粤非经贸往来,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双边合作。双方的合作已延伸到科技、农业、旅游、金融和矿产、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广东将非洲作为产业海外投资的优先目的地,鼓励和支持省内大型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参与非洲工业化的进程。双方在共同推进跨境贸易结算、核电合作以及非洲区域航空合作等事项。
 
 
 
刘继森教授强调了粤非双边政府经贸合作的几个方向:
 
 
 
借国家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广东继续加大参与非洲各国经济特区、临港工业园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在发展经济特区和临港工业园区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可以和各国交流互鉴。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双方的互联互通。广州港作为非洲人民进出中国最重要的口岸,目前已与非洲各主要港口开通超过20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定期航线的非洲国家增至4个,包括埃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广东在互联互通建设领域具有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优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广东可在中非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双方推进经贸合作转型升级。广东在非企业较多集中在贸易、工程承包等领域,而在物流、电力、能源、航运以及管理运营的核心经营环节涉足不多。从长远看,必须优化粤非经贸结构:一是尽量避免对非洲当地民族工业产生冲击,主动引导企业向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变,避免与非洲当地企业争利;二是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办厂,将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当地有一定市场的制造业转移到非洲,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同时减少贸易摩擦;三是积极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探索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商品免关税待遇,鼓励非洲国家向广东出口;四是加强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上的合作。
 
 
 
图片
 
 
 
湖南:中非深度合作先行区、经贸博览会为指引 打造对非合作示范高地
 
 
 
湖南是近年来中非合作的新动力源之一。2021年,湖南对非贸易总额约63.4亿美元,同比增长38.5%。134家湖南企业在非洲投资,工程机械、杂交水稻、农机具、房屋建筑材料等湖南产品在非洲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湖南的合作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非经贸博览会两大国家政策为指引。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的一部分,是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和长期交流的重要举措。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湖南对非经贸合作的重点。目前,先行区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明确了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形成了一核心、三片区、五大功能聚集区”对非贸易布局,正加速打造对非合作“五大中心”。
 
 
 
先行区着力破解中非经贸合作在准入、金融、物流、人才、服务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建成五大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地方对非合作示范高地。
 
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打造非洲可可、腰果、咖啡、芝麻、花生、木材、鯷鱼、棉花、干辣椒、海鲜、橡胶等非资源性产品的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对非经贸企业的汇聚中心、对非出口产品的展示交易中心。
 
中西部对非合作物流人流中心:努力形成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海陆空”立体化物流体系。
 
地方对非经贸合作促进中心:中非易货贸易服务平台、全国首家跨境易货贸易B2B服务平台。
 
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研究中心:成立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
 
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打造集政策研究、产品创新、跨境人民币清算、投融资、交易银行、大零售、信息服务、跨境人民币培训于一体的对非金融服务中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中非贸易投资便利化。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是湖南计划建设的国际物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通于去年9月,沟通了湖南、广东两省,还开辟了湖南同非洲港口的交流通道。该通道主要用于运输粮食、汽车零部件、化工品、稻种、工程机械等货类。首期覆盖非洲11个海港和20条通往非洲内陆的公路、铁路,将运输时间缩短8-12天,首程运输成本降低60%。
 
2022年上半年中非贸易额达13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以浙江、广东、湖南为代表的中国省域对非经济、文化交流与贸易数据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后疫情时代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可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