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非洲观察》:中非民间经贸合作需要相互加深了解

时间:2013-03-22 08:59:00   作者: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 过去十年,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非贸易额快速攀升,年增长率达到28%。2011年达到1663亿美元,2012年更是突破了2000亿美元。随着贸易额的迅速增加,中非经贸合作也日趋呈现多元化态势,私营企业和个体商户逐步成长成为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中非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到对方国家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与当地同行和普通百姓之间的接触日渐频繁。

在中国南方的广州,数万名来自非洲的个体商人常年在这里从事中非间贸易。他们大多来自西非的尼日利亚、尼日尔、马里和东非和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等国。随着非洲商人的涌入,广州出现了被称为“巧克力城”的非洲人聚居区。这里甚至能够找到非洲不同国家风味的餐厅以及专门为非洲人服务的理发店、旅行社和物流公司,它们在为非洲商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广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在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来自中国的私营业主和个体商户也在不断增加。在中国商人聚集的卡里亚库区,当地银行甚至聘用了中国员工向中国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西非的情况也是如此。尼日利亚北部城市卡诺的堪汀夸里市场是该国乃至整个西非地区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里面有上百家中国商铺,吸引着当地以及尼日尔、乍得等邻国的商人。

这些在对方国家从事贸易的非洲人和中国人不断拓展着中非民间贸易的渠道和领域,他们的奋斗史和致富经体现了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诠释着“互利、共赢”的中非合作精髓,从中受益的无疑是双方的人们。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至少可以打破两种固有印象或流言:一、非洲人的贫穷落后源于他们的懒惰;二、中国到非洲完全是为了石油、矿产等大宗商品。

随着赴非的中国商人和赴华的非洲商人越来越多,这些身处中非经贸合作第一线的商人和所在国本地同行间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达累斯萨拉姆省警察总长苏莱曼?科瓦说:“在坦桑尼亚的中国人和当地人之间关系非常紧密,这种紧密关系不仅体现在生意活动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上”。

当然,由于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差异,在这种亦合作亦竞争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外来和本土商人之间难免出现一些摩擦。广州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梁玉成博士认为,两个群体在一起,日常生活中有摩擦是很正常的,其主要原因是双方的误解和相互不了解。他强调,摩擦的解决之道绝不是避免接触,正相反,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当地社会,加强对当地法律的学习、掌握当地市场情况,并从文化和习俗方面加深相互了解。“随着双方越来越多的接触和沟通,摩擦会逐渐平复。”

竞争,是商业活动一个固有的组成部分。东非的斯瓦希里语有句俗语:“无法接受失败的人,不是真正的竞争者”。这句俗语来自于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奉行的传统。崇尚竞争的传统今天仍在被非洲国家所遵循。来自肯尼亚东非长老教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尼姆维尔・伯斯勒认为,中国商品低廉的价格来自于中国强大的制造力,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带来了成本的降低。低价的中国商品进入非洲,也许在短期内会对当地商业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自由经济环境中的充分竞争能够带来创新的动力,劣势方将通过创新寻求成本的降低,实现竞争地位的转换”。尼姆维尔教授还认为,商业竞争的最大受益者是当地消费者,商家间的竞争扩大了当地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使他们能够通过充分的比较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当然,公平是商业竞争的前提。在中非合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个别企业经营不规范、一些商人不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等问题。中国和非洲各国政府对此的态度是坚决的。中国外交部不止一次要求在海外经商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个人遵守当地法律,诚信经营,回馈当地社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在本月18日举行的“中国企业在非洲”论坛上再次要求中国赴非企业以诚信和质量取胜,不搞一锤子买卖。他说,赚一票就走是短视行为。涸泽而渔更不道德。他要求中国赴非企业寓自身成长于驻在国的发展之中,将企业发展战略与非洲发展战略充分对接。“每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都会明白,互利共赢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道。”翟隽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