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非洲人多被认为不守时 文化社会因素造成生活节奏慢

时间:2013-05-31 09:00:29   作者: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 谈起非洲人的时间观念,西方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No hurry in Africa”。大意是,在非洲,没什么着急的事儿,或者根本就着不起那急!在非洲当地,南非俚语中“非洲时间”(African time)就是“不守时”的代称;而在西非,更有人将“西非国际时间”(Western Africa International Time)缩写成WAIT(等待),以此调侃当地人不守时。

很多在非洲生活过的中国人回国以后,在赞叹非洲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异域风情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会跟朋友抱怨“非洲人不守时”。而那些没有去过非洲、对非洲的认识仅止于影视作品中几个镜头的朋友们往往不加思索地就把“不守时”的特点跟非洲划了等号。这样一来,“非洲人不守时”的说法慢慢在中国人当中流行起来。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只要深入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我们就会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对时间描述相对粗略的传统,造成了非洲人对时间的认识不那么精确。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先承认一个前提,即:“守时或不守时”是由人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决定的。在传统上,非洲人对时间的认知有其独特之处。其时间观念源于他们对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他们总习惯于把时间与天象和农事等联系起来。这一点从当地的传统语言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东非的斯瓦西里人是按照白天黑夜来划分一天的时间的。我们所说的“早上七点”天亮的时候在斯瓦西里语中是“一点钟”,意味着一天的开始,以此类推,我们说的“早上八点”是他们的“两点”……“傍晚六点”太阳下山的时间,是斯瓦西里人的“十二点”,也就是一天中白天的结束,而“傍晚七点”则是他们晚上的“一点钟”,也就是夜晚的起点。再比如,布隆迪的某个语言用挤奶的时间来表示上午七点,开始放牧时间表示上午八点等等。这些与天象或农事联系在一起的时间描述往往很粗略,这也就造成了传统上,非洲人对时间的认识并不像以分秒来计算那么精确。

其次,对“将来”概念认识的模糊,影响到当地人们的守时习惯。这同样可以在非洲的一些语言中有所反映。比如,在斯瓦西里语中,有意为“过去”的“扎马尼(zamani)”一词,有意为现在的“萨萨(sasa)”一词,却没有“将来”这一单词。而要表达“将来”的意思,就必须用词组或者短语。比如说,“即将到来的日子”、“前边的日子”、“将到来的时间”等等。这种对将来时间概念认识的模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人对他们所承诺时间的遵守。难怪当地有些人常常把“马上就到”挂在嘴边,可往往1小时之后才能赶到,甚至有的压根儿就没出门。

再次,必须强调的是,“慢”是相对的,迟到在非洲并不能算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外来者可能往往只关注新闻发布会上少数几位嘉宾的迟到,却没有留意早已到达活动现场的数十位记者;只看到当地一些人上班迟到,却并不了解他们为了节约车费,凌晨5点就从位于贫民窟的住所出发,步行3个半小时才到达工作地点。在非洲,有些中国人可能会不停地抱怨超市收银员动作慢、警察指挥交通不力、航班延误等等,可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是否也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太过急躁呢?如今的中国人当中是不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心急”的现象?比如: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等;其他诸如排队者插队加塞儿;创业者沉迷于“一夜暴富”的神话等不正常现象也并不少见。反观非洲,我们可能会更经常地看到:尽管收银员动作慢,可是顾客仍耐心有序地排队;尽管交通拥堵而警察又指挥不力,但司机们依然按规则行驶;尽管航班延误,可是很少有人因此做出不理的智举动……“快”与“慢”是相对的,有时候非洲人的“慢”是否也因为中国人太“着急”了呢?

其实对于“快”和“慢”,中非文化中早有共同的定论。中国人说“欲速则不达”,西非的豪萨人说“Sauri yak an haifi nawa”,东非的斯瓦西里人说“polepole ndio mwendo”,都是一个意思。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