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莱索托发行量最大的《公众眼》报在“读者来信”栏目登载“贫穷——中国制造?(poverty—made in China?)”一文,指责中国以大量廉价“劣质商品”占领非洲市场,对非洲进行“殖民化”,并污蔑中国“操纵物价”,在非洲和莱索托“制造贫穷”。针对该文的不实之辞,驻莱索托使馆近日以新闻官宋莹名义投书该报予以驳斥。9月30日,该报以“中国没有对非洲殖民化”为题全文刊登了使馆复信。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9月16日贵报登载的一封题为“贫穷——中国制造?”的读者来信其中对中国的指责耸人听闻、毫无事实根据,且误导读者。谨对此作以下回应:
首先,中国与包括莱索托在内的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中国向非洲提供援助、发展经贸关系均旨在增强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和改善其民生。中非合作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莱索托为例,中国政府已向这个高山王国提供了十几个援助项目和其他宝贵援助,帮助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和减少贫困,免除其债务,并对95%以上出口中国的商品实施零关税的优惠政策。中国政府还派出农业专家及医疗队员赴莱为巴索托人民服务。
近年来,中国政府每年向莱学生、政府官员及技术人员提供一百多名政府全额奖学金或各种短期培训机会。来自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商人也为促进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当然,中国商人(他们其中许多已加入莱国籍)来到莱索托投资经商,可能会产生商业竞争,导致一些人失业,但同时他们也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提高了服务水平,并通过价廉物美的商品降低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成本。
据估计,有60000多当地民众受雇于中国公司。显然,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中国在帮助莱创造就业、减少贫困,而并非信中所称的那样“中国在制造贫困”。
其次,全球化的冲击及国际劳动分工确实对莱产生了不利影响。但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不应为此遭受责难。况且,莱面临的竞争压力来自多方面。
中国与莱索托每年直接贸易额约为6000万美元,仅占莱年度对外贸易总额的2.2%。如果2.2%的贸易额造成了贫穷,那么其余的近98%的贸易额又如何解释呢?时代变迁,我们身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孤立地寻求发展。只有通过真诚合作与共同努力,提高国家的生产力与发展能力,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中国没有“用劣质产品殖民非洲和世界”,而是向世界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消费者在这点上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熟知市场规则,没有人能强迫他人购买他们不喜欢的东西。
如果说该作者的论点言之有理,那又如何解释“中国制造”风靡全世界这一现象?事实上,中国产品不仅有助于当地政府节约有限的资金,还为当地民众减少了生活成本。当然,也确有一些中国产品质量还不过关。中国在努力改进,对中国产品全盘加以否定是不公平的。
至于一些中国商品涨价则不必大惊小怪。我建议大家比较一下几年前的石油价格和现在的差别。随着原材料价格、运输及劳务成本的大幅上涨,你怎么能指望物价还维持在几年前的水平不发生变化呢?全球商品价格都在上涨,单单指责中国令人费解。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这位读者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关注”。我很乐意并且可以自豪地告知: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奉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超过2.5亿中国人实现脱贫。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