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区执行董事高级顾问、经济学家科菲·阿莱日前在“非洲经济社区”论坛上撰文呼吁非洲国家借助中国向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的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向工业化转型。
在这篇题为《采取更加大胆的中国战略》的文章中,科菲·阿莱指出,长期以来中国通过加强对非贸易、投资非洲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等手段,带动了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国家经济的增长,使这些国家有机会通过开发自己的自然资源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但是目前非洲国家需要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将重点从发展基建转移到发展制造业上来,因为在基建方面的投入仅能促进一时的经济增长,而发展工业和制造业却能从根本上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科菲·阿莱还分析了非洲国家现有的“以资源换基建”的发展模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现有的许多基建项目只是单纯地为了改善城市面貌,或是为了方便开采矿产,并没有很好地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尽管这方面的投入很高,但是在促进经济的长期良性增长方面收效并不明显。
再比如:作为现阶段非洲向国际市场输出的主要产品,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理应在开发的过程中为非洲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但目前的情况是,非洲尽管通过输出资源换取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创造就业方面的效果却很有限。一些国家虽然采取了自然资源收入再分配的惠民政策,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和贫困的问题。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经济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充分利用了本国劳动力资源充沛的优势,再配合以广泛而深远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工作机会的增加。制造业的发展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这比任何“再分配”政策都更有用。这一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借鉴。
科菲·阿莱说,随着中国国内的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未来十年里,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预计将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约800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中国周边的国家,如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已经在利用这一趋势吸引中国的纺织企业到自己国家建厂。而许多非洲国家在国内经济环境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跟孟加拉、印尼等亚洲发展中国家很相似,同时非洲国家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具备吸引中国产业向其转移的优势。
科菲·阿莱鼓励非洲国家抓住中国产业对外转移的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非洲的地区间组织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整合地区资源,吸引中国投资建厂,以及协助修建大型跨境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地区经济实现工业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