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耕耘在赤道高原红土地的中国老师们

时间:2015-09-15 10:08:3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又有6名“85后”中国志愿者来到了万里之外的东非国家肯尼亚。年轻的老师们兴致勃勃,踌躇满志,期待着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开启为期1年的汉语教学工作。
  24岁的汉语志愿者张苗把未来1年在肯教汉语的经历看成一次探索,“教师意在培养未来的领军人物,我希望在肯尼亚传播中华文化,为当地培养精通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优秀肯尼亚人才”。
  在张苗们之前,中国教师的身影已活跃在肯尼亚每个角落。10年来,凭着无怨无悔的热情和真诚,他们在肯尼亚播撒的友谊种子已绿茵流翠,枝繁叶茂。
  2013年,体育教育系毕业的齐涛兴致勃勃地来到肯尼亚医岭中学从事武术教学,成为内罗毕广播孔子课堂的一分子。在这里,他每周上9节课,为16到18岁的肯尼亚高中生讲授中国武术。
  齐涛是个爱武之人,身材瘦削,举手投足间透出武术高手的优雅干练。腾空侧踹、外摆莲接雀地龙,26岁的他可将一套长拳舞得虎虎生风。他说:“肯尼亚孩子的身体素质与我们差距很大。他们力量大,爆发性强,耐力好,但协调力、灵敏度和模仿能力都较弱。”
  为此,齐涛因材施教,拆解拳法,进行慢动作教学。每次课上,他都会反复纠正学生的动作和姿态,也经常会对一些“不上道”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武德代表武术的精神,尚武崇德,修身养性,是每个习武之人必修的,也是基本的武术品德,”这是齐涛经常给痴迷于中国武术的肯尼亚孩子反复讲解的话。他希望每个孩子都懂,“以和为贵”才是中华武文化的大道和精髓。
  如今,这些习武的肯尼亚学生已成为对外阐释中华文化的忠诚使者。
  “最初有些人不理解我为何练武术,他们认为我是个斗勇好战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我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感受到巨大变化。我不断向周围朋友介绍,武术的意义在于控制,而非威胁,”17岁的奥加达认真地告诉记者。
  自2005年中国在内罗毕大学建立非洲大陆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肯尼亚如今已有4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华文化扎根最深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肯尼亚人开始将汉语作为一门必修语言,致力于了解、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数据显示,10年来已有超过7000名学生在内罗毕大学孔院学习汉语,每年各类汉语活动的受益人群约6000人。
  这个过程中,汉语教师和年轻志愿者是中华文化的播种者,中肯友谊之桥的搭建者。他们中,有不少人选择坚守,是因为发自内心热爱这片土地。
  过去5年里,在肯尼亚西部城市基苏木中学支教的张文强先后走访了当地约50所学校,为近万名不同年龄的当地学生启蒙中华文化,为饱受艾滋病困扰的贫困生带去知识和希望。
  1997年,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刘高琼来到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农学院作物园艺和土壤系任职,他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考察农场与田地,传播实用知识与技术,一待就是18年。
  南京农业大学教师黄海从事农业研究已33年,在肯尼亚的他一直牢记并践行着家父的10字嘱托——安全、形象、认真、谦虚、宽容。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神秘的国家,用心体验当地民众的热情和淳朴。
  他们不惧困境,是因为艰难背后更有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担当。
  对于这些中国教师来说,肯尼亚就像是第二故乡。他们扎根于此,兢兢业业,三尺讲台上留下的是一个个让肯尼亚孩子永远难忘的身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