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卫生健康合作即将迎来6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双方通过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密切合作,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谱写了中非关系的壮丽篇章。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在中非既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为实现非盟确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这一重要举措促进了中非卫生健康合作加速迈入新时代,有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合作模式日益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卫生健康合作跨越千山万水,展现了中非友谊的源远流长和历久弥坚。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反法武装斗争赢得独立,随即面临法国医生几乎全部撤走、国民缺医少药的困难境地。为此,阿尔及利亚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求助信息。在得到阿尔及利亚政府的求援请求后,1963年1月,中国政府第一个向世界宣布向阿尔及利亚派出医疗队,开创了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除了阿尔及利亚,中国还先后向桑给巴尔、索马里、赞比亚、马里、坦桑尼亚、毛里塔尼亚等非洲国家派出医疗队。
20世纪70年代,中国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迎来了高峰期。中国相继向苏丹、赤道几内亚、塞拉利昂、扎伊尔、突尼斯、埃塞俄比亚、多哥、喀麦隆、塞内加尔以及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派出援非医疗队。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援非医疗队已经增加到29个,共有26个省、市向非洲派遣了医疗队,至少1049名中国医生通过两年一次的轮换长期参与这项规模庞大的对非医疗援助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数量进一步增加,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更加完善,对非医疗合作全面开花,为保障和改善非洲人民的医疗健康水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统计,在非洲54个国家中,有45个非洲国家留下了中国医疗队的身影,前后有共计2万多名中国医务人员远赴非洲参加援外医疗工作,共医治了超过2.2亿非洲患者。在中非卫生健康合作即将迎来60周年之际,中非形成了包括医疗队派遣、医疗物资及基础设施援助、卫生人员交流与培训、卫生体系建设等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并举、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相结合的模式,在传承传统友谊型援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合作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共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埃博拉病毒的暴发,再一次生动诠释了中非卫生健康领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友好合作精神。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西部全面暴发。面对这一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不少西方国家的工作人员和侨民在第一时间都选择了撤退或逃离。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医疗队闻讯后则立即赶赴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埃博拉重灾区,展现了中国援非医疗工作者的“最美逆行”。面对疫情,中国不仅是最早向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埃博拉疫情国提供援助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向西非疫区提供实验室并设立留观诊治中心的国家。在非洲人民的艰难时刻,中国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在国际社会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埃博拉疫情流行期间,中国向13个非洲国家先后5次启动快速高效的紧急援助,提供价值约7.5亿元的紧急援助,派遣1200多名医护人员,为塞拉利昂援建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为利比里亚援建治疗中心,为疫情国和周边非洲国家培训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达1.3万人次。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病毒,中国外交官、医疗队、维和人员和企业员工始终坚守,在疫情中的合作再次展现了中非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患难见真情,这次医疗行动成为当时中国支持海外国家和地区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规模和力度最大的一次援助。
除了埃博拉疫情,近年来非洲地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中国均及时向有关国家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和公共卫生国际应急援助。2016年以来,中国专家分别赴马达加斯加、安哥拉、刚果(金)和乌干达等国,帮助防控疟疾、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鼠疫与黄热病等,有效遏制了各类疫情的蔓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团结抗疫,共克时艰,使中非卫生健康合作加速迈入新时代。
第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中非双方守望相助,大力加强新时代中非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中国和非洲相互声援、并肩战“疫”。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非洲国家第一时间从道义和物质上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其中有50多位非洲领导人向中国表达慰问和支持,非洲各国政府纷纷向中国赠送抗疫物资,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非洲人民情比金坚的珍贵友谊。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非洲后,中国迅速大力驰援非洲抗击疫情。2020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他宣布,中国将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中国还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展开抗疫斗争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面对个别国家将新冠肺炎疫情标签化和污名化的做法,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同发出支持科学抗疫、反对政治操纵的强烈呼声,共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抗疫中发挥引领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30多个非洲国家通过致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发表声明或照会等方式,反对将疫情政治化,同中国携手并肩大力推进抗疫国际合作。
第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的大流行,中非举行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共商新时代中非团结抗疫大计。2020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再次向全世界发出新时代中非卫生健康合作的最强音。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指出为帮助非洲国家战胜疫情,中方将向非洲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协助非方来华采购抗疫物资。中方将提前开工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同非方一道实施好“健康卫生行动”,加快中非友好医院建设和中非对口医院合作,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宣布,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率先惠及非洲国家。
第四,面对新冠病毒的变异和非洲疫苗接种率偏低的现实,中国宣布新的疫苗援助举措,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非抗疫合作,协助非洲国家消除“免疫鸿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非洲医疗卫生体系,非方迫切希望提高疫苗可及性。当前,非洲疫情延宕反复,变异病毒突发蔓延,疫苗仍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有鉴于此,中方愿与非方分享在疫情防控和疫苗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成熟技术。为此,中方在已向非洲53个国家和非盟委员会提供超过1.8亿剂新冠疫苗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供10亿剂疫苗,有效帮助非洲国家克服抗疫带来的挑战,推进新时代中非双方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除了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中国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
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在《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的框架指引下,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第一项工程便为卫生健康工程,为在新时代进一步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在新时代和中非卫生健康合作迎来60周年之际,中方将继续做好援非医疗队派遣工作,向医疗队增派公共卫生专家,加强常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结合。在继续推进中非在疟疾、血吸虫、艾滋病、结核病等传统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向非洲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推动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加强疫苗在非洲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通过相关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速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