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中国与非盟:砥砺同行二十载,携手擘画新未来

时间:2022-12-07 22:20:37   作者:   来源:

 2022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中提出,中方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非盟轮值主席、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表示,感谢中方为塞方和非洲国家提供的宝贵帮助,并第一个公开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倡议。此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同萨勒总统就非盟成立20周年,和中国同非盟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互致贺电,这在中非关系史上尚属首次。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时,多位非盟成员国政党政要致电致函,热烈祝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非盟前身是诞生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2002年非盟在非统基础上成立,旨在通过联合自强和一体化建设,实现非洲大陆的发展振兴。20年来,中国同非盟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传承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和加强新时代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面向未来,中非盟将以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为新起点,继往开来,团结合作,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一、中国-非盟团结友好历久弥新

20年来,中国同非盟的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非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奥斯曼表示,在为争取可持续发展、改善非洲人民生活条件的过程中,中非之间的伙伴关系在过去20年间留下重要足迹。双方在诸如投资、贸易、卫生、农业、能源、环境、教育、文化和人民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互惠互利的具体成果。

高层交往频繁,持续深化政治互信。非盟是推进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伙伴,中国不断提升与非盟关系的战略性、示范性和实效性。习近平主席多次向非盟峰会致贺电,多次会见非盟领导人,推动中非盟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在长期交往互动中,双方建立了一系列代表性机制,包括2008年建立的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2015年成立的中国驻非盟使团、2018年成立的非盟驻华代表处等。中国还任命政府特使出席非盟首脑会议,了解非盟及非洲各国重点关注议题,推动中非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20年来,中国坚定支持非盟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非盟长期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在关系中国重大和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中方理解和支持,双方始终是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高度评价中国对非合作成果,表示“中国已经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心,非洲人民不会忘记”。

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打造抗疫牢固屏障。2014年,中国向非盟提供大批物资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2015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支持非盟及各个非洲国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2月,将“中方支持非盟疾控中心和区域医疗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实验室和临床诊断能力,鼓励非盟委员会在推出非洲大陆医疗领域的倡议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写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非盟作为首个重要地区组织以整个洲域名义公开声援中国抗击疫情。中国向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交付了大量医疗援助物资,派出了5个医疗专家组,46支中国医疗队投入当地的抗疫行动,并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后再承诺提供10亿剂疫苗。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主体结构于2021年底封顶。这是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向非洲兑现承诺的生动例证,为中非盟携手共建健康卫生共同体注入动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非洲经济发展。中非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有力破解了非洲地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促进了非洲大陆区域经济一体化。2012年,中非盟共建“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随后,在双方推动下,非盟会议中心、非盟总部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建成,亚吉铁路、肯尼亚内马铁路一期等一大批改善非洲交通基础设施的旗舰项目顺利完工。2021年12月,中国与非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非盟共建“一带一路”进入了实施落地的新阶段。奥斯曼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际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发展是对中国过去十年最好的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是其中的典型范例。目前,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有52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已经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这意味着在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项目将得到快速推进。

二、中国-非盟合作丰富时代内涵

非盟委员会前副主席托马斯·奎西·夸第说,中国取得成功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专注、认真和团结能够实现怎样的可能性,非洲可以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这给了我们希望,非洲在步入21世纪的进程中能够改变落后的面貌。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倡议,体现了共享发展成果的开放心态和大国担当。非中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在当前全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刻,非中加强合作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非盟合作丰富了中非合作新内涵。

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符合世界多极化的现实需求。非盟是引领非洲和平与发展的鲜明旗帜和最重要平台,其政策、原则、理念、规范影响着非洲各国,也影响着非洲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方式和态度。非盟与中国建立人权磋商机制,积极支持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决议;与中国共同反对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支持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溯源联合研究报告;非盟成员国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建立“1+3”磋商机制,共同维护正当合法权益。中非盟合作有力高效协调中非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统一立场,不断完善多边机制和规则,提升全球治理水平。

深入拓展多领域交流符合南南合作的内在逻辑。非盟是首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并率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的区域组织。中国与非盟联合举办首届中非北斗合作论坛,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非十大应用场景》,航天科技合作成果广泛惠及中非人民。在双方推动下,成立了中国-非洲联盟农业合作委员会,中国在非农业投资企业超200家,超过350余种非洲农产品食品可开展对华贸易,有力加强了非洲国家的农业技术能力。中国与非盟、53个非洲国家共同发表《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推动气候援助物资设备生产、运输和交付,开展低碳、低温室气体示范区建设,强化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引领作用。

协同推进非洲一体化顺应非洲复兴的发展趋势。2021年1月,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正式启动,预示着非盟也将在中非经贸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助推非洲大陆的深层次融合。中国支持非盟积极构建集体安全机制,组织落实“消弭枪声”倡议,组建非洲常备军和快速反应部队,支持非盟成员国和次区域组织主导的维和安全行动,为推进非洲大陆一体化发挥了独特作用,有利于非洲深度参与塑造国际新秩序的进程,确保非洲利益“不被忽视”,并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三、中国-非盟合作展现广阔前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非盟合作前景广阔。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中表示,“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将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这一倡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要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赞比亚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弗农·姆旺加表示,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值得骄傲的发展成就,为非洲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中国必将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中国与非盟深化友好合作,必将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以提升合作能级为有效支撑,推动中非关系跨越式发展。提升中非盟合作机制化水平,制定中非盟合作路线图,完善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深化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互鉴。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合作,重点发展适应非洲气候的智能型农业建设,提升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和能力,实现绿色发展。完善多元投资模式,推进投资本土化,加深产业经济融合,吸纳更多本土优质企业,广泛参与非洲经济发展。探索数字人民币国际投资路径,以项目为试点,与中非银联体、中阿银联体协同合作,尝试逐步在非洲构建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密切沟通,提高疫苗捐助有效性,综合调研疫苗接收国消化疫苗的实际接种能力、运输能力、贮存能力、保质能力和民众接种疫苗的普及率,使疫苗效用最大化。

以对接双方战略为重要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确保非盟及非洲国家能参与到合作政策的制定中,以“硬联通”为方向,以“软联通”为支撑,以“心联通”为纽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绿色发展、经贸投资、数字经济、航天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与务实合作。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和抓手,加快形成二者互促共进的关系,丰富“一带一路”的文明内涵,增进中非思想交流与文化互学互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引领全球治理为开拓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是面向世界的公共产品,中非盟要围绕八大重点领域推进合作落地,厚植传统,拓展新兴领域的务实合作,将更多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依托中非合作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吸引非政府主体参与和非盟的合作,增强合作主体灵活性、互益性,拓展空间。加强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外交核心概念体系,推动中国在非议程设置,构建合作观念与身份认同。共同推动非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疫情、减贫、反恐、气候变化等全人类共同挑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在国际秩序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发言权和影响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来源:光明网,作者:王严、周星灿、王珩,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师大基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