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鸵鸟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现在已成为中国不少地方发展经济中的一个新亮点。
新疆焉耆
图片
“大长腿、大眼睛、长睫毛”的鸵鸟在五号渠乡查汗渠村安了“家”(央广网发 吐逊古丽 摄)
今年年初,30只“大长腿、大眼睛、长睫毛”的非洲鸵鸟在新疆焉耆县五号渠乡查汗渠村安了“家”,开始了它们的新生活。
几年前,马潇在网络平台上看到鸵鸟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便萌生了养殖鸵鸟的想法,他去外地考察学习,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搞起了鸵鸟养殖。
马潇在焉耆县五号渠乡查汗渠村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地,从刚开始引进的30只小鸵鸟经过近一年的繁育,发展到现在的50多只。鸵鸟日均产蛋量3至4枚,养殖场开始步入正轨。
马潇说,新疆非常适合鸵鸟养殖,非洲鸵鸟从外地到这里安家落户没有一点不适应。据了解,非洲鸵鸟适应性较强,食物来源广,养殖成本低,很适合大规模养殖。
图片
光滑圆润的鸵鸟蛋(央广网发 吐逊古丽 摄)
陕西西安
近日,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云谷川印象小镇景区,20多只非洲鸵鸟伸长脖子,等着饲养员张淑斌前来投喂。
张淑斌是这家鸵鸟养殖场的饲养员。几年前,他在网上了解到非洲鸵鸟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便去外地考察学习,在朋友支持下搞起了非洲鸵鸟养殖。今年初,张淑斌和朋友在李家山镇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地,将30余只非洲鸵鸟带到了印象小镇景区。
非洲鸵鸟的到来给李家山镇带来了不少人气。“有村民专门跑过来,只为近距离看一眼鸵鸟的样子。”张淑斌说,目前在西宁市湟中区,只有他们一家在养殖鸵鸟。他们现在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孵化小鸵鸟,在学精学好鸵鸟养殖技术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到鸵鸟养殖的行业中。
图片
饲养员给鸵鸟喂食。王文霞 摄
山东聊城
近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乜堂村鸵鸟养殖场,百余只非洲鸵鸟在围栏里悠闲地踱步,长长的脖子、扁平的嘴巴,如同蛙眼一样的褐色大眼睛不时东张西望,憨态可掬的样子甚是惹人喜爱。见到有人到来,这些鸵鸟也不怕生,纷纷靠了过来。
“嘴又馋啦?”养殖场负责人程相兰对着这些鸵鸟打趣道,他用手抚了一只鸵鸟的脖子一下,抓起一把饲料,把手伸过围栏,几只鸵鸟便争相从他手里抢食。
这些非洲鸵鸟体型健壮,成年鸵鸟有两米多高。
“鸵鸟全身上下都是宝,羽毛和蛋壳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肉、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说起鸵鸟养殖,程相兰如数家珍。程相兰的养殖场里,共有120余只下蛋鸵鸟,每年能收获鸵鸟蛋四五千枚。这些鸵鸟蛋,一部分被当做商品出售,一部分用来孵化雏鸟。此外,程相兰还利用蛋壳开发了蛋雕工艺品。
程相兰从事鸵鸟养殖,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2017年,在电视上看到外地有人养殖非洲鸵鸟,效益很好,程相兰便动了心。说干就干,他先购买了两只养着试试,发现效益不错。当年,这两只鸵鸟就为他带来了5000元的效益。尝到甜头的程相兰自那时起“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的养殖场里已有400多只鸵鸟。
富起来的程相兰有了新打算,那就是发展乡村旅游。“我准备扩大规模,把养殖场改建成集鸵鸟观赏、生态餐饮、民宿、农副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程相兰说。
四川绵阳
走进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关帝镇清水村,在三木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内,一群高大的非洲鸵鸟或闲庭信步、或追逐嬉戏,不少游客在观赏。合作社是“80后”退伍军人王森牵头成立的,作为远近闻名的“鸵鸟王”,王森的鸵鸟养殖实现了规模化、现代化,还带领周边群众实现了致富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森发现养殖非洲鸵鸟前景可观,便到全国各地的鸵鸟繁育基地学习技术。2013年,他花了1.6万元买回20只雏鸟,开始了非洲鸵鸟饲养之路。
9个月后,第一批鸵鸟肉上市后获得了可观收益,王森也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告诉记者,鸵鸟肉营养丰富,其皮质和毛,是制作衣服和表演服装的好材料;蛋食用后,蛋壳还可以做成精致的工艺品;骨头则是极好的中药材和酿酒的原材料……
王森很快就从单纯饲养肉用鸵鸟发展为饲养、孵化、回收、销售一条龙的农业产业链。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三木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入股当股东,他带领村民共同发展鸵鸟养殖。目前,王森负责的合作社从最初的15户发展到100余户,还带动周边80多户村民养殖,直接带动600余人就业。
如今,合作社年存栏商品鸵鸟5000余只。近期,王森组织同行成立了川鸵联盟,准备继续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让产业越做越大,产业链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