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洲到非洲,从青藏高原到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从青海湖到坦噶尼喀湖……
自1987年起,青海省组建第一批医疗队远赴被誉为“非洲之心”的布隆迪开展援外医疗任务,至今累计派出21批援外医疗队459名医疗队员。
(图片上:朱明娟、朱明挺兄妹携手奔赴援非之路 下:兄妹俩与奥斯卡院长合影)
2022年7月,我怀揣省卫生健康委和医院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嘱托,踏上了非洲高山之国布隆迪这片热土。同批参加援布隆迪医疗队中,还有我的哥哥,来自省人民医院的朱明挺。兄妹一起跨洲越洋,远离祖国、告别亲人,克服重重困难,以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仁心仁术,为非洲人民送来健康和温暖。
克服困难 仁心仁术谱写大爱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条件较为艰苦。我积极克服物质匮乏、环境陌生、语言不通等困难,时刻保持饱满的激情,迎接每时每刻可能到来的病人,因为医院医护人员紧缺,我们都没有帮手,需要一个人完成全部的工作。
在当地,自行车不仅仅是普通的出行工具,更是谋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很多人会在自行车上驮着上百公斤的货物赚取运输费,以便养家糊口。有一天,一名12岁的小男孩在骑行运输货物时发生了车祸,送到医院时面部血肉模糊……经过清洗、消毒、缝合三个多小时的手术,初步得到了治疗。手术结束后才得知兄弟俩没有钱支付医药费,看着他们无助的眼神,我垫付了所有治疗的费用后又给了兄弟俩往返的路费,提醒他们准时来复诊。近三周的治疗时间,孩子伤口渐渐愈合,临走时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拥抱表达了最质朴却诚挚的谢意。
“针”情援非 用心讲好中医故事
布隆迪医疗条件有限,医疗技术、器械设备落后,医院缺乏专科医生,许多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而形成慢性顽疾,给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带来困难。在援非工作期间,我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运用中国传统医药、针灸、按摩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成功治疗了一系列疑难杂症。比如:在当地,一位老园丁在修剪树枝时不慎划伤了眼角膜,因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发展成为了角膜溃疡感染前方积脓,面临着失明摘除眼球的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局部结膜下注射、前房注药、耳尖及眼周穴位放血、火针治疗,加之每日给予医疗队自备的抗真菌口服药,老人最终保住了眼球,恢复了光明。
队员们用精湛医术与热情和善深深打动了身边的每个人,在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弘扬了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也将来自东方国度的文明与精湛技艺带到了异国他乡。大王子医院的院长奥斯卡多次表达了对中国针灸的喜爱,高度赞扬了中医治疗在救治患者中发挥的积极作用。2023年新年之际,我收到了来自大王子医院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字字感谢、句句真情,使我倍感欣喜与鼓舞,让我时刻牢记作为祖国派来的中医友好使者的责任和使命。
今年是中布建交60年,也是中国医疗援非60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的回信中指出: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用实际行动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援非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常的每一天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将和我的队友们继续并肩作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展示援布隆迪医疗队员的良好形象,当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者,为进一步深化中非传统友谊,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医智慧和力量。(来源:驻布隆迪使馆)
【注:原文转自公众号“21批援布医声”,有删改。原文作者朱明娟,中国(青海)第21批援布隆迪医疗队队员,布隆迪布琼布拉大王子医院眼科医生,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省中医院眼科主治医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