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为增进非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时间:2023-04-11 16:44:46   作者:   来源: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目前,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大部分都在偏远艰苦地区。在那里,中国援外医疗专家们不仅救死扶伤,还传授经验、培训医生,为当地人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们的故事诠释着中国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同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疫情防控视频交流会议,先后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援助

中国医疗队已先后在非洲、东南亚、中北美以及加勒比地区的30多个国家开展“光明行”活动,免费为万余名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广大援外医疗队队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全部医疗队累计荣获受援国表彰授勋2300余人次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华社

 

“感谢他们将宝贵经验传授给我们”

“自中国向乌干达派遣医疗队以来,已有成千上万乌干达人从中受益。”不久前,乌干达《新景报》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这篇题为《心连心的合作:中国医疗队的贡献挽救生命》的文章,提到了今年1月底中乌友好医院开展的一场历时3个多小时的手术,这场手术成功地帮助一名38岁的女性甲亢患者摘除了颈部的巨大肿块。

不止这名38岁的患者。中国医疗队的到来,给许多当地病患带来了希望。记者来到中乌友好医院采访时,43岁的卡兰德正坐在病床上,心情忐忑地等待中国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来医院前,他在自己颈部发现了一个肿块,最近也经常感到呼吸不畅,晚上需要右侧卧位才能短暂入睡。

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医生张辉在仔细检查后,发现卡兰德颈部偏左侧的肿块较大,并伴有呼吸道压迫症状。医疗队迅速组织了多学科术前讨论,评估了手术和麻醉风险,决定为其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在中乌两国医生共同努力下,手术圆满成功。

“非常荣幸能与中国医生共同手术。手术过程中,我感受到中国甲状腺专科医生娴熟的技巧。张辉医生还特意提醒我在进行颈部手术时需要注意的手术技巧和重要器官的保护方法。”参与手术的当地外科医生罗伯特说,中国医疗队到来以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感谢他们将宝贵经验传授给我们!”

手术后,卡兰德恢复得很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他的呼吸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也没有出现并发症。卡兰德激动地说,“我听朋友说中国医生水平高、手术技术好,果真如此。中国医生让我重获健康,我内心充满感激!”

自1983年中国向乌干达派出第一支援乌医疗队以来,已有22批医疗队共200多名中国医生和专家来到乌干达,同当地医生协同开展患者救治工作,为当地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40年来,一批批医疗队员在东非高原书写着救死扶伤的故事。目前,医疗队正在帮助中乌友好医院完成创伤中心改扩建项目,进一步提升医院外科诊疗水平。

中国援乌第二十二批医疗队队长郭致平介绍,该医疗队于去年6月赴任。截至今年2月底,医疗队已在中乌友好医院累计接诊患者超过6000人次,完成手术825台次,抢救危重病患者38人次。“我们还和中乌友好医院的当地医生共同实施了该院首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首例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术以及首例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等,填补了该院相关手术及麻醉的空白。”郭致平说。

在援乌医疗队的驻地,墙壁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16个大字分外醒目,这也是中国医疗队造福当地民众的真实写照。“非常感谢中国医疗队,他们为守护乌干达人民生命健康付出了不懈努力。”中乌友好医院外科主任爱德华说。

《新景报》网站文章评论,中国有句谚语“患难见真情”,这正是乌中两国关系的最佳写照,描绘了双方互惠互利和尽显兄弟情谊的合作,“非中在各个方面的合作都基于现实,不是冠冕堂皇的空话,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中国的白衣天使让生育不再那么痛苦”

在距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约15公里的马萨卡镇有一座马萨卡医院。远远看去,几栋红砖红瓦的建筑一字排开,建筑上硕大的红十字标志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夺目。这座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医院是中国第二十三批援卢旺达医疗队的驻地之一,为周边32万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在马萨卡医院,妇产科的患者总是络绎不绝。平均每天有30—50个孕产妇在这里就诊,每月新生儿分娩量超过200例。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天,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产妇乌依玛娜在这里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孩子。与之前不同,这一次她没有遭受分娩时难忍的疼痛。在医疗队麻醉医生苏楠、妇产科医生王辉的全程监护下,中卢两国医生共同帮助乌依玛娜实施了马萨卡医院首例无痛分娩,该院也成为卢旺达第二家开展无痛分娩的医院。“中国的白衣天使让生育不再那么痛苦,真是太好了!”乌依玛娜紧紧握着中国医生的手,充满感激。

受医疗设备不足、医疗资源紧张等因素限制,卢旺达公共卫生发展水平不高。如何帮助当地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既是护佑非洲人民生命健康的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援非医疗队的职责所在。医疗队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为当地妇女生育健康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我们希望让更多卢旺达妇女体验更加舒适、更有尊严的生育时刻。”苏楠说。

最近,医疗队还在马萨卡医院开展了一次以无痛分娩技术为主题的医疗培训,向当地医生介绍中国相关设备、技术特点以及舒适化医疗理念,并进行了手术演示及现场教学。“中国医生不仅帮助了患者,还教会我们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参加了这次培训的当地医生奥涅说,通过培训,他更加意识到手术中减轻妇女疼痛、提升舒适度的重要意义。

中国第二十三批援卢旺达医疗队共15名队员,于2022年12月底抵达卢旺达。截至今年3月底,医疗队已累计接待患者超过1600人次。除了妇产科,医疗队还在骨科、外科、内科、中医针灸科、口腔科等科室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根治7岁患儿的六指畸形、成功为91岁高龄的患者完成右大腿中段截肢手术……一次次精心的治疗,一例例成功的手术,让中国医疗队收获了当地民众的赞扬和认可,为援卢医疗合作写下生动注脚。

1982年,中国政府启动了每年向卢旺达派出援助医疗队的项目。40多年来,中国累计派出23批援卢旺达医疗队超285人次,接诊当地患者数十万例,完成各类手术近万台。从降低病死率到提高康复率,从授之以鱼到鱼渔兼授,中国医疗队促进了当地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医疗观念更新,为发展中卢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卢旺达卫生部常秘扎切·伊亚卡雷米表示,40多年来,中国援卢医疗队帮助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获得民众好评,卢方对此深表感谢。“我们要继续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医疗队队长赵尚军说。(来源:《人民日报》)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