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地域广阔,多地适合种植咖啡豆且各国咖啡风味各异,其中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最为著名。那么其他咖啡产区和埃塞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据说,咖啡是由埃塞咖法(kaffa)镇的牧羊人最先发现的,咖啡的名字也由咖法演变而来,其“咖啡之乡”的称号实至名归。埃塞俄比亚种植咖啡的地方大约是在海拔 1500 米以上的高原,哈拉尔(Harar) 高原更是阿拉比卡咖啡的原生地,目前埃塞尔比亚还有很多咖啡的原生林,可以说是一个咖啡的基因库。埃塞咖啡之中最特别的当属西达摩省的耶加雪菲(Yirgacheffe),这种咖啡兼具了水果香、花香与蜂蜜甜香,喝起来像茶一般,令人回味无穷。
耶加雪菲是座小镇,海拔1700-2100公尺,是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的代名词。这里自古是块湿地,古语“耶加”(Yirga)意指“安顿下来”,“雪菲”(Cheffe)意指“湿地”。这里咖啡的生产方式与风味太过突出,致使埃塞俄比亚咖啡农争相以自家咖啡带有耶加雪菲风味为荣,是非洲最负盛名的咖啡产区。好莱坞电影《走出非洲》 ( Out of Africa ) 播出后,肯尼亚咖啡再次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肯尼亚早期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栽培、品管制度。肯尼亚独立后,咖啡业在既有基础上,大步跃进,成为肯亚创汇最多的产业。肯尼亚咖啡闻起来带有果香(浆果、柑橘或是梅子)或香料味,喝起来非常像没有添加糖的水果茶,最顶级的肯尼亚咖啡甚至带有让人迷恋的酒香。
肯尼亚不但是咖啡大国,也是咖啡界的楷模,不论是咖啡的品质还是经营方式,肯尼亚都是世界一流的,部分原因得归功于肯尼亚咖啡局。肯尼亚咖啡局负责统一收购所有的咖啡,并且对所有咖啡进行杯测和分级,同时在寄送样品之后进行拍卖,所以每年最好的肯尼亚咖啡都是通过拍卖方式售出的,买主激烈的竞争把价格炒的很高。肯尼亚对咖啡的研究举世无双,品质管制极度严格,全国各地的咖啡小农深谙种植之道,收入也相对较高,因为他们了解品质与售价是成正比的。乌干达是非洲罗布斯塔发源地,咖啡种植业是其出口支柱产业之一。至今,乌干达已有超过100年种植咖啡的历史。同时,乌干达也是非洲少数致力于有机咖啡生产的主要国家。 乌干达咖啡豆具有口感清香的独特韵味,更重要的是乌干达咖啡豆均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进行严格筛选,以确保其高品质无污染的特性。乌干达咖啡的味道不太像邻近(肯尼亚、赞比亚)国家的咖啡,厚重的风味与深沉的味道反而有点类似爪哇的咖啡。坦桑尼亚的咖啡豆具有不同凡响的品质,生产于临近乞力马扎罗山的莫希区,高度三千英尺至六千英尺的山岳地带是最适合栽培咖啡的地区,肥沃的火山灰赐予了这里的咖啡浓厚的质感和柔和的酸度。
上等的坦桑尼亚豆喝起来风味与肯尼亚豆类似,除了绵延的回味之外,果香与果酸也都兼备,非洲豆的爱好者都不应错过。可以说纯正的坦桑尼亚咖啡是“最具非洲特色的咖啡”。坦桑尼亚的咖啡很早就深得欧洲人的喜爱,跻身于名品的行列中。欧洲人赋予坦桑尼亚咖啡“咖啡绅士”的别名。科特迪瓦是一个盛产可可和咖啡的农业国,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从事与可可和咖啡经营活动有关的人员约有4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5%,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全国税收的30-40%来自可可咖啡生产行业。可可和咖啡业在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盛衰牵动着科特迪瓦整个经济的脉搏。
目前,科特迪瓦是非洲的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科特迪瓦的咖啡品质相当平均,且货源稳定可靠,其著名的罗布斯塔咖啡,为世界上烘焙大厂混合调配不可缺少豆种之一。津巴布韦的咖啡种植相对来说始于近代,也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南部非洲的农场主们建立咖啡种植园时才开始。但是,已经有不错的品质,平衡、复杂、质地皆备,香料的味道颇为迷人,风味与回甘都相当出色。津巴布韦咖啡中所含的酸味、果味等味道与肯尼亚咖啡相似,不过浓度比肯尼亚咖啡高,且葡萄酒味和香味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