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非洲:发出深沉而自信的“南方声音”

时间:2023-12-29 10:10:23   作者:   来源:

 

非洲:发出深沉而自信的“南方声音”

【2023全球形势盘点】

  作者:刘海方(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全球南方”无疑是热词,南方国家最集中的非洲自是热点。传统“实力政治”的视角,看到的是大国在非洲新一轮争夺加剧的大戏。继去年底美非峰会举行后,俄非峰会又在今年7月登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七国集团峰会前也突击访问非洲四国。而从非洲自身发展来看,则会看到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不再被动失语,而是以更加自信、更加自主的姿态前所未有地在世界舞台展示“全球南方”国家的力量和多元之美,为2023年纷争混乱的世界作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微信图片_20231229101638.png

6月20日,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吉汉加县,当地农户在稻田里给杂交水稻脱粒。

微信图片_202312291016381.png

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中国火车驾驶员与当地学员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繁荣人民”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

“不敢沉默”,为全球公正发声

  2023年非洲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可圈可点。6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会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代表团赴俄乌进行促和斡旋,尽管遭波兰政府长时间扣押安保力量和随行记者团,依然把来自非洲的和平方案写在了战乱的欧洲大地上。7月,在俄非峰会上,非洲国家继续督促俄罗斯开放黑海粮食和能源运输通道,尽管实际上粮食被一些国际大公司卖到了亚洲和中东地区而不是急需粮食的非洲。再如,非洲多国积极要求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并踊跃参加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主题为“金砖与非洲:深化伙伴关系,促进彼此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包容性多边主义”的金砖峰会,在西方世界主导的既有国际秩序愈显失序和失能的情况下表现出对多边主义的坚持。虽然多年来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还未实现,但2010年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二十国集团会议的非盟,终于在9月的新一届峰会上被接收为正式成员。非盟领导人表示,非洲不需要大国的“仁慈”,而是需要公平地参与到二十国集团中,解决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实际上,二十国集团此次扩容,既是对非盟以及非洲大陆自贸区的认可,更是因为近年来面对快速重构的全球秩序,二十国集团更加需要非洲,尤其是非洲丰富的能源资源、经济发展潜能以及外交支持。

  前不久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是2023年全球舞台上最后一场重大盛会。大会最终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并承诺到2030年间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值得注意的是,9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就举办了非洲气候周和非洲气候峰会,聚焦非洲碳排放量仅占全球4%、却正在不成比例地遭受气候变化导致的巨大损害。北非的极端天气和山火、非洲之角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萨赫勒地区罕见的季风洪灾等灾害,在破坏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同时,还加剧了流离失所与气候难民问题。资源日益减少还会引发争夺生产用地、水和牧场的冲突。恶化的生活条件正是恐怖主义活动激增的温床,正如肯尼亚总统鲁托所言,“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贫穷、发展和冲突,这些不同的问题在非洲是同一问题的不同面向”。

  气候变化和发展对非洲而言是相连的。非洲领导人已经将气候治理作为共识性优先事项,50多个国家提交了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农业与粮食安全、水、减少灾害风险以及卫生问题作为首要应对方向;非洲开发银行等非洲金融机构通过气候融资助力绿色转型。然而,本来发展资金就捉襟见肘的非洲,很难独自满足气候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国家的对俄制裁策略增加了其对非洲化石能源供应的需求,早在上一届缔约方大会上就被指责为“能源殖民主义”。非洲代表要求的气候“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文本虽然最终在迪拜大会上勉强得以通过,但美国承诺的金额“令人尴尬”,欧盟也并未表示自己将承担历史责任,而是建议吸收“广泛的资金”,把责任分给全球。

  在众声欢呼中胜利闭幕的迪拜大会,实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仍然遗留了如何“为危机前线的人们伸张气候正义”的难题,非洲国家以及一些小岛屿国家首当其冲。对此,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孙女恩迪丽卡·曼德拉向参加这场盛会的11万全球各界代表发出了“终结气候隔离”的呼声。她说,自己从来“不敢沉默”,这是代表地球上遭受迅速变化的气候影响的南方国家发声,为其不公正的重负而斗争,正如祖父纳尔逊·曼德拉那一代人当年在南非土地上为终止白人种族隔离制度而战。

  在美西方向全球扩张的历史中,遮蔽、隐藏着“全球南方”特别是非洲大陆人民无数的苦难和不公。像曼德拉女士这样的非洲各界人士,不惮于发声,正为构建更加美好、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

微信图片_20231229101649.png

9月4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与会代表参加首届非洲气候峰会开幕式。

转型发展和全方位经济外交

  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造成的全球供应链断裂,给大多数非洲国家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维艰、经济下行、财政困难陡增的多重危机与挑战。正如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所说,“作为国家元首,我看到了普通人为国际紧张局势付出的代价”。外源性危机警醒了长期依赖外来卫生健康物资、粮食和能源供应的非洲国家,使其认识到非洲传统生产模式的问题所在:虽然农业生产是非洲主要的经济生产活动,却主要种植自己不消费的经济作物,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尽管本土出产大量原油,炼油能力却极低,需要大量外汇购买油品;工业缺失的经济发展状态与政治安全困局交织,经济的不发展使恐怖主义活动激增。

  针对粮食不安全、能源贫困和殖民统治导致的工业化战略缺失三大发展困境,非洲有识之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广泛动员民众、重视和吸纳青年人作为改变的力量进入政府和业界,是这个最年轻大陆上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例如,尼日利亚已有更多青年人通过选举进入执政团队、南非的年轻选民则很可能成为2024年大选的关键群体;二是吸引区域内广泛的金融部门、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以上战略领域,如非洲开发银行的农业、绿色发展融资,非洲首富在其母国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加快建设炼油厂以期实现油品自足等;三是提振和恢复经济,重视新兴业态和新技术利用。比如,在后疫情时代面向全球重开旅游业市场,是不少非洲国家2023年的工作重点。肯尼亚总统鲁托甚至宣布了2024年1月起以线上申请系统为支持、对全世界游客免签证的消息,“欢迎全世界人类回家”的口号直抵人心。孤独星球出版社还将内罗毕列为全球最富吸引力城市。就连此前对旅游业重视不够的安哥拉,也加大了对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此外,随着技术在改善非洲国家营商环境、提升执政能力特别是电子支付和税收能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其他技术手段也不断被运用到政府工作中,如安哥拉通过GPS技术追踪石油运输,防止走私等。

  在对大国外交和国际合作上,都可以看到非洲国家面对剧变的世界逐渐采取成熟进取的姿态。面对美国发动对中方的贸易战以及俄乌冲突加剧地缘政治重组,虽然最初曾经有慌乱和抱怨,但非洲国家日益明确的立场就是拒绝选边站队,重新打出政治“不结盟”的大旗来保持中立,安哥拉等国还公开定义以促进本国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外交”。这尤其符合非洲国家应对外来危机的需要,因为破局之道必须是针对“发展”主题、推进建设“发展型国家”和完成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以更大勇气对内革新、对外图强。非洲国家争相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实际上是希望最大化金砖国家带来的发展机会。

  在非洲大陆内部,通过非洲大陆自贸区获益已成为非洲国家开展横向国际合作的最重要途径。政府决策虽然有快有慢,但社会各界自下而上从各种角度推动着社会认知发展。比如,12月非洲重要媒体与非洲大陆自贸区秘书处联合举办线上研讨论坛,讨论媒体如何联系公众,促进自贸区概念深入人心。在全球合作伙伴中,除了金砖国家外,非洲国家越来越重视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亚洲伙伴合作。坦桑尼亚在开发新的油气产业时,大量邀请沙特阿拉伯专家加盟指导;作为可再生能源储能占全球首位、却只有小规模开发的大陆,非洲与中国合作,投资开发新能源、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等更成为最优选择。

去殖民化和本土价值的回归

  2023年非洲最受全球瞩目的事件,发生在以西非为主的前法属殖民地国家。相关国家借突发政变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迅疾完成与前宗主国的“解绑”。随着新年的临近,僵持近半年的这一过程,终于以驻扎在尼日尔境内的最后一批法国士兵离开、使馆关闭收场。此前发生政变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虽然不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而境况堪忧,但给予尼日尔坚定的支持,特别是在政治和财政物资上提供了帮助,帮助政变军人快速实现了政治去殖民化,各国还相继宣布了将法语降级为“工作语言”等社会文化领域的举措。

  在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等西非国家,民众在政变发生后举行游行示威支持政变。一些政治精英也纷纷对前宗主国表达不满,指责其推行新殖民主义。不少发动政变者提出“第二次独立”的政治主张,承诺将与前宗主国决裂。

  在非洲国家取得反殖民主义斗争胜利之后,西方国家往往通过对非洲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强推西式“民主”,非洲国家对此也越来越不接受。在政变国家发生的这些激进的变化,连同西方世界明显的民粹化以及新冠疫情以来的自私表现,催化着非洲民众的自我认知革命,本土价值的回归成为非洲值得关注的趋势。比如,在没有发生剧烈政局动荡的其他非洲国家,社会文化领域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科特迪瓦对国内重要街道、市场、纪念场所、文化景观等进行更名运动,之前的法语名称被更改为与本国历史和文化更相关的名称,以激发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应该看到,在发出更强“南方声音”的非洲,安全赤字与发展赤字亟须应对。非盟2015年通过的《2063年议程》中,将消弭枪声作为其安全愿景目标。然而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埃塞和埃及、苏丹多年围绕复兴大坝和尼罗河用水分配争端的新一轮谈判又无果而终,形势依然令人忧虑;西非经济共同体最新发表的报告显示,气候变化伴随着各种冲突动荡,已经使得西非地区480万人面临饥饿威胁;而持续了8个月的苏丹内战几乎不再被提起和关注,与举世关注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形成鲜明对照。在当前国际机制失灵、国际规范失效的全球形势下,这残酷显示了非洲在美西方国家眼中的真实地位。苏丹前总统巴希尔倒台的时候,美国曾经急慌慌地介入,以向困难重重的苏丹勒索3.35亿美元赔偿费为条件,摘掉其“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帽子,并表达对苏丹新政府的“无条件支持”。然而,2023年苏丹内战开始以来,美国却几乎无所作为,只在9月对交战一方“快速支援部队”领导人的弟弟进行制裁,并于12月谴责交战双方都犯下了人道主义罪行。很多非洲学者不断发文呼吁,美国不闻不问的态度,是对于其大国信誉的损失,将多年难以修补。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