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非洲爆火!
有人搭乘这辆「东方快车」,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也有人抓住被时代抛弃的尾巴,开启了自救之路。
今天,就带大家一块认识,这些“翻红”的「国货」。
社交利器:清凉油
这瓶小小的风油精早不是爷爷姥姥家床头柜上的复古旧物,它远销非洲,成为了非洲网红时尚单品、非洲老哥的亚文化,纷纷称呼它为“东方神油”“中国魔药”。
在一众远销非洲的国货中,清凉油,位列第一。2019年,中国出口非洲的清凉油总量,达4294.8吨。
成为非洲新致富密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年轻女孩的新婚四大件中,要数“凤凰牌”二八大杠,最得人心。
路边的洗车场,服务也相当到位。
打零工的孩子们,从车身,到链条、齿盘,全都洗得一尘不染。
用赚来的钱,补贴生活费、学费,日子正在一点点变好。
“如获新生”的「二八大杠」,成了非洲人民的致富密码。
成了当地的时尚单品
2020年,中国旧衣出口金额达3.5亿美元,其中,非洲占比60%。
非洲当地的传统服饰,不仅款式繁冗,且由于是手工纺织而成,价格高昂,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
可非洲人民心中,难掩对时尚的向往。
于是,在这个人均GDP不到5000美元的地方,大伙想出了一个,
既能省钱,又能买到“新”衣服的方法:去二手市场淘货。
以吉康巴为代表的非洲二手市场,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普通人以低于「非洲制造」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能入手既时髦,质量还好的「洋货」;
销售商以暴涨十几倍的价格,从二手衣物买卖中,实现「身家过亿」。
这些在中国不受待见的「旧物」,成了普惠非洲大众的宝贝。
假发风靡,「头头是道」
不管是紧贴头皮的“地垄辫”,自然下垂的直辫,还是看起来拽拽的“脏辫”,原来都只是“以假乱真”的配饰。
相比去发廊“捯饬”半天,爱美的非洲姑娘更喜欢佩戴方便、造型多变的假发。
解锁「蚊帐」新身份
作为蚊帐出口大国,早在2016年,我国每年就有超5000w顶蚊帐走向世界。
为此,商家特意把网格尺寸,从150目调整到300目。
网线设计更粗、不易扯断,尽管结构简单、样式单一,售价还高达国内3倍之多,
改良后的「非洲版蚊帐」,因有效减少了疟疾、登革热的发生,备受欢迎。